-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法律史与法释义学-中国法制史学会
法律史與法釋義學
──以德國民法為考察對象
傅廣宇*
要 目
壹、解題
貳、民法史與民法釋義學的分離
一、法典化的衝擊
二、法律實證主義的影響
三、法學教育的改革
四、小結
參、對法律史的辯護
一、反面的批評
二、正面的主張
肆、對以上辯護意義的評價
一、法律史之於德國國內法釋義學
二、法律史之於歐洲私法釋義學
三、法律史之於臺灣與中國大陸
伍、結語
*
德國杜賓根大學法學博士、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講師
266 《法制史研究》第十九期
摘要
在《德國民法典》生效前,德國的民法史與民法釋義學之間是
共生的、緊密相聯的關係。二者在1900年以後的日益分離,民法的
法典化固然是最直接的原因,但也與法律實證主義和法學教育改革
有關。
儘管法律史日益歷史學化,但仍是德國大學法學院的課程。一
些學者也主張法律史和法釋義學相結合的研究方向,並從不同角度
為法律史研究進行辯護,如法律進化論、法律模型論、歷史-批判
法學等。二戰以後,德國法律史研究的視野日益轉向歐洲。在圍繞
歐洲私法趨同的討論中,歷史比較法學引起了廣泛關注。這再一次
提醒人們民法史對於民法釋義學的重要意義。
對於繼受西方法制的中國大陸和臺灣而言,對法律史與法釋義
學的關係進行反思,提倡法律史與法釋義學相結合的研究,有助於
避免法律繼受停留在較淺表的層面。
關鍵字:民法、羅馬法、法律史、法釋義學、德國、法律繼受
286 《法制史研究》第十九期
Legal history and legal dogmatics:
A study of german civil law
*
Fu, Guang-Yu
Abstract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erman Civil Code (Bürgerliches
Gesetzbuch, BGB), the history and the dogmatics of German civil law had
been closely, almost symbiotically, intertwined. The codification of civil
law at the turn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s directly responsible for the
separation of these two realms. In this context, legal positivism and the
reform of legal education have played an indispensable role.
Despite increasing historicization, however, legal history remains an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