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河水电站工程地质问题探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龙河水电站工程地质问题探究

恩施市越峰云龙河三级水电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可研阶段) PAGE 恩施市云龙河三级水电站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李丛华 吕 锋 刘红星 徐复兴 长江水利委员会) 摘要:本文基于工程实践,分析了恩施市云龙河三级水电站区域地质环境、水库地质环境,在此基础上论证了水库成库条件,得出了水库不存在渗漏问题的结论;详细研究了大坝以及其它主要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论证工作,并给出了较为合理的评价。本文对岩溶地区中的水电工程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水库渗漏、岩溶、层间错动、软弱夹层、卸荷、危岩、冲刷、抗滑稳定、变形稳定、滑坡稳定、坝址防渗、 1.工程概况 恩施市越峰云龙河三级水电站位于湖北省恩施市境内、东至恩施市60km,恩施——奉节二级公路从坝址左侧3km穿过工程区,对外交通便利。坝址位于云龙河下游跳蹬河峡谷河段,由混凝土拱坝、左岸引水式电站厂房等组成,最大坝高约130m,正常蓄水位970m,水库库长约6km、总库容约4000万m3,电站装机容量约30MW,属中型Ⅲ等工程。 云龙河地处鄂西山区,为恩施市境内清江上游左岸一级支流,电站坝址以上流域面积313.1km2,干流长26.9km,坝址至水库回水线段平均比降20.8‰。 2.区域及水库地质环境 2.1 区域地质环境 本区为鄂西褶皱山地,山脉走向为北北东—北东向,地势总体是西北部高,东南部低,清江干流及其支流云龙河即位于高山峻岭之中,两岸多悬崖峭壁,相对高差达900~1000m。河流湍急,坡降大,河谷内少有阶地发育。区内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岩溶地貌特征明显,并呈层状地貌形态,发育五级剥夷面,主要有鄂西期(1700~2000m)、台原期(1300~1500m)、山原期(800~1200m)和峡谷期剥夷面。 区域出露的主要地层是二迭系和三迭系,局部见泥盆系与志留系;第四系零星分布。工程区仅涉及二迭系与三迭系。 本区所处大地构造单元为扬子江准地台(Ⅰ级)上扬子台中八面山台褶带(Ⅱ级)的利川台褶束(Ⅲ级),南东为恩施台褶束。由北东向、北北东略向西弯曲的一系列褶皱组成的宽缓复式背向斜构造。云龙河水电站位于沐抚背斜轴部地段,轴部地层倾角10°~15°。区内断层不发育,以走向断层为主,次为横向断层,规模较小,多分布在水电站库坝区的外围。 区内属湿润多雨的气候区,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因而岩溶发育,各类岩溶形态均有分布。主要的岩溶形态有岩溶槽谷、槽地、溶蚀落水洞、溶洞、暗河等。三迭系嘉陵江组、大冶组上部和二迭系下统茅口组等较纯的灰岩岩溶强烈发育。地下水的水质受岩性与循环条件制约,多属硫酸钙镁型,一般没有腐蚀性。 本区新构造主要特点是间歇性隆起,区断层规模甚小,均无近期活动迹象。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 = 6 \* ROMAN VI度。 2.2 水库地质环境 库区地处鄂西中低山区。位于清江左岸的一级支流云龙河,自河口至暗河出口河床高程720~1300m,其走向主要受地质构造控制,下游(河口~沐抚)大致近南北向,沐抚以上河段呈北东向,与岩层走向一致,因此库区河谷为典型的走向谷;左岸为顺向坡,右岸为逆向坡。河谷形态多呈不对称(右陡左缓)“V”型谷,部分呈“U”型或宽谷。坝址区为谷中谷,即宽谷中的峡谷。两岸第一岸坡坡顶高程1600m左右,谷底高程840~1040m,相对高差600~700m。左岸至分水岭宽数千米,岸坡一般分布1~3级陡缓相间的斜坡;右岸岸坡陡峻,崖顶高程1500~1700m。 库区地层分布三叠系下统大冶组第一段(T1d1)下部炭质岩、硅质岩夹中薄层泥灰岩,库区右岸连续分布,左岸曾家坪以北连续出露,是组成库盆的主要地层。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灰岩厚14.34m,左岸仅局部出露;大隆组(P2d)炭质岩夹硅质岩厚26.9m,中上库段左岸大面积出露;下统茅口组(P1m)微晶灰岩厚约85m,中上库段左岸980-1200m间的陡坡段大面积出露,库首以下峡谷段及其近岸地段大面积出露;栖霞组(P1q)含炭质灰岩厚大于100m,仅库首以下峡谷地段出露。第四系厚度数米到数十米,主要为残坡积物、崩坡积物滑坡堆积物以及冲洪积物,分布于库区缓坡与平台以及河床。 库区地质构造较简单,以褶皱构造为主,断层不甚发育。沐抚不对称背斜总体走向北东,轴部较宽缓,北西翼较陡、南东翼平缓。库首位于沐抚背斜的轴部向北西翼的过渡地段,中上库段地处沐抚不对称背斜的北西翼,库盆地层呈单斜状,产状310~320。∠30~50。。区内规模较大的断层,自上游向下游仅见F4、F5,同褶皱轴向近垂交,NNW走向;分布于库尾,与库盆相距2KM以上,延伸数公里到十公里左右,为陡倾

文档评论(0)

kar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