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复习:必修3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源远流长: (1)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自己独特的辉煌发展历程4 (2)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包容性 ①包容性的含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包容性的优越性: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4)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①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②措施:在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 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2 ①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敬德保民”的思想影响了早期的中华文化; 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了中华文化的雏形; ③秦朝统一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统一; ④汉代儒学确立至尊地位; ⑤隋唐时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代; ⑥宋元明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产生宋明理学; ⑦明清时期中华文化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2 胡服骑射 战国初期,赵国人以礼仪享有盛名。他们穿着十分考究,连走路的姿势都有讲究,但宽袍大袖不能适应战事的需要。北部的胡人经常用骑兵侵扰赵国。他们都身穿窄袖短衣,脚穿皮靴,骑着快马,边跑边射箭,非常方便。赵人经常被胡人打得措手不及。赵武灵王即位后,为了增强防御能力,力排众议改革服装并向胡人学习骑马射箭。虽然国人开始不习惯,但时间一长,觉得胡服比原来服装方便多了,赵国还在此基础上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保卫国家。 赵武灵王向胡人学来的这种短衣、长裤样式,变成了汉民族服装形式的一部分,一直沿用下来。“胡服骑射”不仅改变了中原居民沿袭已久的着装习惯,也改变了商朝以来驾车作战的军事传统,对此后中原民族的服饰演变、军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2、博大精深: (1)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①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 特点: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风格独特。 地位影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②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 地位: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区域性: ①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互交流、借鉴、吸收, 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②成因: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3)民族性: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9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 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民族特性。 各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2)各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3)各民族文化的意义: 各民族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是什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14 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3)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历史: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现在: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未来: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4)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永不泯灭的原因): 熔炼于辉煌的古代文化之中, 玉成于近代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 更彰显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6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教材课件)-【中职专用】《世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pptx VIP
- 1000HP钻机总结.doc VIP
- 机械制图(第二版)全套PPT课件.pptx
- (2025秋新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 猜数游戏》PPT课件.pptx
-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VIP
- Sharp夏普扫描仪DW-D20HZ-W DW-D20NZW3 CF-20HZW 3用户手册.pdf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VIP
- C站JUE-85中文操作说明书-07-9-10.pdf VIP
- 智能融合终端通用技术规范2025.docx
-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真题卷(1116下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