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外资企业的技术控制.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华外资企业的技术控制

PAGE PAGE 1 在华外资企业的技术控制 刘 刚 张浩辰 (南开大学研究所) 内容摘要 现有文献对外资企业在华技术战略的评述,积极面远大于消极面,尤其是对于消极面的分析在深度上是很有限的。本文先是对现有文献的观点做一个综述,然后从产业内分工、在华外资企业RD机构的运作模式、RD机构所处“研发链”上的位置、专利和技术标准以及技术的逆向扩散效应等五个角度对外资企业在华技术战略可能的消极影响之一——技术控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关 键 字 外资企业 技术战略 技术控制 引言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许多跨国公司纷纷宣布在中国建立研究与开发(RD)机构,这一潮流延续至今日。这种现象的背后就是RD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即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正在抓紧实施RD全球化战略,以支持其海外市场的开发,并充分利用海外科技资源服务于跨国公司的全球竞争战略。 研究与开发全球化已经成为继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金融资本化之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趋势。它不是少数企业的个别行为,而是经济全球化、知识化大趋势下的必然结果,它的发展必将对我国的技术战略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理论界对于跨国公司在华技术战略影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其积极方面,概括起来有一下几点: 1.将世界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带进中国,增强技术RD能力; 2.可以弥补中国RD投资的不足,改善RD投资结构,进而改善产业结构; 3.带来先进的研究开发管理经验,促进企业和科研机构研发管理水平的提高; 4.有利于中国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 5.能够对我国企业产生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 6.有助于我国科研体制和科研机构的市场化改革,有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 7. 直接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的生产加工水平; 8. 有利于中国扩大对外经济合作,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对跨国公司技术战略积极意义的认识不仅仅是在学术界,社会公众也普遍认同。2003年下半年,国际知名调查机构AC尼尔森公司与《环球企业家》杂志合作进行了“在华跨国公司公众形象调查”,调查涉及北京和上海这两个与跨国公司接触最为密切的大城市,以电话采访的方式进行,共有500人接受了访问。调查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公众的观点和上述理论界的观点基本一致,几乎没有被调查者谈到跨国公司在华技术战略可能会有的消极影响。 当然,现有文献在分析跨国公司在华技术战略的影响时,也大都提到了可能的冲击和挑战,这里给予简单综述: 1. 国内科技人才流失,可能导致人才结构失衡,并对国内的科研机构造成影响; 2. 进一步加强的技术垄断与技术转移限制; 3. 企业的逆向技术扩散现象严重; 4. 依靠技术和技术标准优势抢占市场,赢得先机; 5. 随着人员和技术的流动,保密技术可能泄露或被窃取; 6. 不承担社会责任的逐利动机可能会对产业结构产生不健康影响。 但是,现有文献对跨国公司在中国技术战略可能形成的冲击和挑战的分析大都是很简单的,甚至是一笔代过,最普遍的情况就是在长篇大论其积极意义后的总结部分附带地谈到消极影响。对消极影响的分析很大程度上只是行文完整性的需要,而不是去深入研究这一问题。鉴于这一情况,本文从不同的层面对跨国公司在华技术战略可能会导致的消极面之一——技术控制——进行多角度的深入分析。 一、通过产业内分工实现技术控制 进入新的千年,跨国公司的技术战略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国际一体化研发趋势的加强。在我国,外商投资企业成立的研发机构和中心增多。目前,外商投资企业在华设立的研发机构和研发中心总计约400余家,其分布格局大致这样:北京、上海、广东各占1/4,其余散布全国各地,又以江苏等沿海省份为主。截至到2003年底,上海有外资研发中心107家(上海的目标是5年内使落户申城的外资研发机构达到200家),略少于北京居第二位(设于北京的研发中心和代表处达到293家);第三位当数广东,全省共有外资研发中心100多家(包括采购中心),其中深圳拥有跨国公司研发中心26家;再其次便是江苏,有58家各类外资研发中心(2000年江苏省外商投资研发中心只有13家)。 在上述数字背景下,社会上关于外资企业在华技术战略的分析就很大程度上出现了片面性和肤浅性,认为中国成为外资企业的研发重地,外商投资企业不仅仅是将中国作为简单的制造中心,而是作为研发中心了,国内企业在产业内分工上也似乎占据了有利的“段位”。 问题的本质远远不是上述几组数字所能揭示出来的,而是应该分析数字“背后”的数字。下图给出了1998——2003年在华外资企业的发展状况,从1998年的324712家发展到2003年的465227家,尽管这是一个累计的数字,但是也足以说明在华外资企业数的庞大,仅仅2003年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081家;从地域上来看,上海通过2003年度外资企业联合年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