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下肢直接法静脉CT造影在外伤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中应用.docVIP

双下肢直接法静脉CT造影在外伤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中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双下肢直接法静脉CT造影在外伤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中应用

双下肢直接法静脉CT造影在外伤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中应用    【摘 要】 目的:探讨双下肢直接法静脉CT造影在外伤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自2013年以来,临床外伤病人怀疑下肢静脉血栓、进行双下肢直接法静脉CT造影技术(MSCTV)检查的1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直接法MSCTV检查后,所得图像经GE16排CT处理后传送至AW4.3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SSD)及容积再现(VR)重建。结果:直接法MSCTV检查显示47例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26例患者行DSA检查,24例显示存在DVT,准确率已达92.3%,直接法MSCTV上DVT主要表现为静脉腔内造影剂充盈缺损、静脉节段性不显影、栓塞静脉远端扩张及其周围侧支循环静脉迂曲扩张、周围软组织肿胀。直接法MSCT能清晰显示DVT形成的部位、范围、侧支静脉情况及病变血管周围的解剖结构。结论:CTV对外伤病人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常规检查方法。    【关键词】 外伤 下肢静脉血栓 血管造影术 直接法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DVT脱落的血栓是肺动脉栓塞栓子的主要来源,而肺栓塞属于临床急危重症,不及时治疗患者的死亡率达25%-30%。严重创伤如骨盆骨折或下肢骨折患者,下肢长时间制动,静脉血流缓慢,加之创伤所致血液高凝状态或静脉内膜损伤等因素综合作用,常常会导致DVT发生,MSCTV对下肢静脉疾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较高,重建图像可直观显示病变部位、范围、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本研究旨在探讨MSCT双下肢直接法静脉CT造影在外伤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近期135例患者,其中男性91例,女性44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3.7岁,所选对象均为外科创伤病人,且为单侧下肢创伤,另一侧肢体正常,显示为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均行DSA检查。   1.2 扫描方法   使用GE公司16层螺旋CT扫描机(Bright Speed 16),通过Y形管同时向双侧足背静脉注射对比剂,双侧同时造影,并用橡胶带绑扎双侧踝部,以阻断浅静脉直接回流。扫描范围一般自腰4椎体至踝关节。扫描参数:120Kv,管电流300mA,层厚1.25mm,螺距1.375。图像重建层厚1.25mm,层间距为0.625mm。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300mgI/ml)用生理盐水按1:3稀释,造影剂流速2.5ml/s,总量为稀释后的造影剂150ml,扫描起始时间为造影剂注射后35s,自足侧向头侧扫描,平均扫描时间为36s。   1.3 图像后处理   图像后重建处理在GE AW4.3工作站完成。图像重建方法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 等图像后处理方法。   1.4 图像观察   分别由两名高年资影像医师独立阅片,若意见不一致请上级医师进行独立评判。分别观察MSCTV原始扫描图像、MIP、MPR及VR对下肢静脉腔内外及周围侧支血管的显示情况,并与对侧正常肢体的静脉进行比较。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为静脉腔内无对比剂充盈所致的充盈缺损或出现节段性静脉血管狭窄。   2 结果   本组135例受检患者中,88例检查正常,47例明确病变部位,其中完全阻塞18例,周围伴有侧支静脉形成,不全阻塞29例,其中12例大隐静脉显影,提示深-浅静脉交通支开放。26例做了常规静脉造影(DSA),经DSA证实24例,MSCTV诊断准确率为92.3%。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创伤如骨盆骨折或下肢骨折患者,下肢长时间制动,静脉血流缓慢,加之创伤所致血液高凝状态或静脉内膜损伤等因素综合作用,常常会导致DVT发生,DVT脱落的血栓是肺动脉栓塞栓子的主要来源,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可形成致死性肺栓塞[1],不及时治疗后导致严重后果,固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十分重要。   DSA能反应血管形态的动态信息,细小血管分辨率高[2],目前仍为DVT诊断的“金标准”,但DSA对比剂用量大、浓度高,易引起下肢静脉炎,操作本身也可引起血栓脱落,存在技术上的风险,且DSA只能显示静脉腔内情况,对病变周围结构无法显示,显示血栓近端情况欠佳[3]。   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方便快捷,不需造影剂,价格低廉等优点,但准确性受制于检查操作技术、下肢肿胀程度、血管解剖位置深度、血流声束夹角大小和仪器灵敏度等因素的影响。   放射性核素检查由于空间分辨率低,一般仅作为下肢静脉疾病检查的辅助手段。   MRI在诊断下肢静脉血栓方面敏感性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