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古代建筑住宅跟聚落
第七讲 住宅与聚落
本次课重点
1. 学习各地对地方材料的使用方式:包括立面
构图、构造原理、色彩搭配等
2. 从路网、水系、公共空间的分布等理解聚落
结构。
3. 吸取典例中利用自然条件,体现文化传统的
各种经验。
教学主要内容
一、几个概念
二、住宅形制演变
三、住宅的分类
四、住宅构筑类型
五、实例
住宅与聚落
一、几个概念
住宅、民居、乡土建筑
住宅:用于居住功能的建筑;
民居:包含住宅及由此而延伸的居住环境,民居较住
宅更加宽泛,民间则与官式相对。
乡土建筑:民间建筑,强调与城市相对的乡土性
聚落
本意:新石器时期随着从事农业生产并开始定居生活
而出现的群体聚居之处,是村镇和城市的雏形。
现在泛指一切形式的聚居点。
二、住宅形制演变
1. 住宅的发展演变
2. 古民居的起源
3. 住宅形制演变历史
1.住宅的发展演变
1)旧石器时期的天然洞穴、构木为巢、冬窟夏庐均是远古
人的住宅方式。10000到6000年以前。
2 )农业的发展,形成固定的居民点——聚落。(人类第一
次劳动大分工)
3 )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聚落分化成以农业为主的乡村
和以非农业的商业手工业为主的城市。这是从原始社会
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产生的。
4 )城市中达官贵人的住宅和乡村中乡绅庶民的住宅为代
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也自成轨迹。
5)城市中的住宅随着社会的发展有较明显的形制变化,而
乡村中的住宅则更多在适宜技术上不断演进。
2. 古民居的起源
1)在先秦时代,“帝居”、“民舍”都称为“宫室”。
2 )自秦汉起,“宫室”成了帝王居所的专称,而“第宅”则
专指贵族的住宅。
3 )汉代规定食禄万户以上、门当大道的列侯公卿住宅
为“第”,食禄不满万户、出入里门的为“舍”。
4 )近代以来,民居是指宫殿、官署以外的居住建筑。
3.住宅形制演变历史
1)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反映了我国早期封闭庭院
(廊院)的面貌。
2 )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四合院布局已经
形成。
河南偃师二里头二号
宫殿遗址平面 (夏)
中国传统的院落
式布局开始形成
陕西歧山凤雏村遗
址:最早的四合院
(西周)
春秋时期士大夫住宅由庭院
组成:
《仪礼》:记载春秋时
期士大夫住宅制度。住宅大
门为三间,中央明间为门,
左右次间为塾;门内为庭
院,上方为堂,为生活起
居,会见宾客,举行仪式的
地方;堂左右为厢;堂后为
寝。
《仪礼》中的士大夫住宅图
汉代住宅形制,一种是继承传统的庭院式;前后堂,
贵族住宅还有园林。平民一般是简单的三合院或“ 日”字形
单层住宅。
豪强地主则筑“坞堡”——有坚固防卫设备的住宅。
四川成都画像砖
(汉)
从隋到晚唐,有一个从廊院式
到合院式的交叉过渡期
陕西长治王休泰墓出土唐大历明器住宅
敦煌石窟第85窟富家宅院
唐代六品以上的官员的住宅通用乌头门,敦煌石窟壁画
上的唐代大型住宅平面为长方形,外环墙壁或廊庑,房屋多
为3开间,明间开门,堂和大门间有回廊相连。
乌头门
宋代里坊制解体,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
变化,城市住宅形制亦呈多样化。
明清两代,北方住宅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按
南北纵轴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落;江南地区的
住宅,则以封闭式院落为单位,沿纵轴线布置,
但方向并非一定的正南北。
三、住宅的分类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