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艺术教育意义与复兴方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琴艺术教育意义与复兴方法

古琴艺术教育意义与复兴方法   摘要:在分析古琴艺术被沦为“遗产”的原因基础上,从古琴艺术的内涵、现代人对古琴艺术的需求、古琴艺术的不可替代性等方面,说明了古琴艺术复兴的迫切性,并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复兴古琴艺术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古琴;遗产;意义;复兴;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0)01-0106-03      曾记否?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位老人弹奏的古琴曲?那犹如仙乐般的琴曲,好似少了束缚般飘人人们耳中,听似淡薄,却激起了人们内心的激情,燃起了每个炎黄子孙胸中爱国的烈火。古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圆下方,法天地也,其声铮铮然,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所推崇,其中蕴涵了“儒家”文化的精髓,其道理显现之处,小到修身养性大到治国平天下。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我国的古琴艺术为“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为把我国古琴推向又一个历史巅峰创造了契机!      一、古琴艺术的不可替代性和复兴的迫切性      1988年,全球75位获诺贝尔奖的学者集会巴黎共商发达国家现代化中出现的道德危机、人文价值失落等社会问题时指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相继在欧、美、日、韩、新加坡等地建立了近100所孔子学院,学习孔子以乐教培养圣贤人格,治国平天下止于至善的哲学。古琴艺术那特有的柔美、淡雅、平和、豁达、通透、敦厚、古朴、哀不伤、乐不淫却志向高远和浩然正气,可以使参与者(从业者、演奏者、观赏者)通过提高自身修养,潜移默化,达到个人感性的心里欲求与社会伦理道德的和谐统一。   1977年8月20日,美国发射第一艘宇宙飞船“旅行者一号”所带10亿年仍将嘹亮如新的金唱片每120分钟播放一遍我国管平湖先生演奏的古琴曲“流水”,作为地球人向太空智能生物(外星人)出示的名片和邀请函,我国古琴艺术成为了全球人类身份认同的标志。   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中国古琴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国文化界众多有识之士竞相前来中国购买古琴,学习古琴,国内各地区和知名大学纷纷成立了古琴研究会等组织。古琴艺术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在世界文明原创领域遥遥领先的光辉璀灿的瑰宝。将成为全世界争相学习的精神食粮。   古琴文化的理性和谐,尽善尽美的审美哲学以及从古琴中所流溢出来的淳厚、圣洁、雅正、庄严、崇高、协和的华夏正声,可以陶冶、塑造和提升人生境界,净化灵魂,优化心理结构,清除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浮躁、冷漠、贪婪、虚伪、欺诈、暴力等不良社会心理和行为,从而净化社会风气,提升社会道德水准。   古琴艺术产生于3000年前的商周时期,成为士大夫自身品德修养和交流的文化方式。《礼记》中言:“士无故不撤琴瑟。”戎马一生的朱德、陈毅也善抚琴。莫不说明古琴的重要。   琴为八音之首,成为众乐典范,甚至西方的“提琴”原本上下板都是同样厚度,后吸取古琴经验变成了今日的“上轻下重”。“琴棋书画”中琴被列为第一位也反映出古琴的地位之高。如今随着“笑傲江湖”、“英雄”等影视作品的播出,国内外掀起一阵“古琴潮”。那又是为何,其又被沦为“遗产”?      二、古琴被沦为“遗产”的原因      古代交通不便,琴人的生活圈相对狭小,不利于交流。没有社会化普及,传承方式代代相传,造成遗失。   古代琴人学艺主要以”拜师”为主要方式,这种师父带徒弟的方式限制了大规模的教学,而且古代拜师徒弟能从师傅那里学到东西往往得在帮师父做了几年杂物以后。“师徒”教授的方式往往还会造成师父“留一手”,徒弟没有完全学到师父的本事。   古琴的声音没办法扩大,不热闹,没办法在大型活动上演出,不利于其传播。   琴为雅乐,为文人雅士所热衷,地位之高,自然增添其神秘感,使之没办法大众化和社会化。   古代保存方式不如现代多样,加之历史上一些重大变革,古琴谱和记载文字大量流失,音影资料匮乏。   当代新古琴曲的创作除了几个古琴名家外,即使爱好古琴者也少创作琴曲。   现在广大音乐院校和综合性院校开了古琴课程的极少,主要为选修课,教师一般为外聘形式。   国家没有切实有效的计划性文件,缺乏足够的指导古琴文化开展的相关组织与机构,缺乏有效提高古琴的知名度和琴人地位的政策。   目前,中小学生乐器考级很热门,但很多地区没有古琴考级,很多综合性院校音乐院系不招生古琴学生,也没有古琴专业特招生和特长生。   考级没有古琴,下面怎么普及?   以下一份表格是笔者总结最近几年七地区(市)及专门音乐机构常见乐器考级专业情况汇编(见表1),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全都没有古琴项目的设置!考级是业余爱好者评定水平的一种途径,也是一种乐器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