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农组织第二十五届亚洲及太平洋区域会议.docVIP

粮农组织第二十五届亚洲及太平洋区域会议.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粮农组织第二十五届亚洲及太平洋区域会议

PAGE 12 APRC/00/4 PAGE 11 APRC/00/4 APRC/00/4 2000年5月 为了节约起见,本文件印数有限。谨请各位代表及观察员携带文件与会, 如无绝对必要,望勿索取。 X7239/Ch.1 C C 粮农组织第二十五届亚洲及太平洋区域会议 2000年8月28日-9月1日,日本横滨 新千年内的可持续农业发展与脱贫: 对亚洲危机的思考及从中吸取的教训 目 录 段 次 I. 引 言 1-4 II. 经济增长、农业发展与脱贫 5-17 III. 亚洲经济危机及其对农业部门和贫民的影响 18-29 IV. 可持续农业发展和脱贫方面反复出现的和正在出现的问题 30-53 V. 结论-今后的任务 54-60 新千年内的可持续农业发展与脱贫: 对亚洲危机的思考及从中吸取的教训 引 言 过去三十年中,亚太区域各国的经济和农业高速发展,使贫困率大大下降。然而,该区域仍然是世界上贫民和粮食无保障者人数最多的区域。农业是亚太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农村地区大多数人口唯一最大的就业和生计来源。 农业的定义包括作物、牧业、渔业和林业。 近几年来,农业面临的政策和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今,国家政策日益趋向于经济自由化、开放和面向出口,部门间联系和与全球经济的联系得到加强。面对自然资源减少、人口增长和环境退化,必须认识日益全球化、商业化、城市化和私有化的含义,并在制定国家可持续粮食安全和脱贫政策时加以考虑。关于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和防治荒漠化的三项里约公约既构成了新的制约,又为国家农业规划和经济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阐明了环境和可持续性问题的全球化过程。 人们必须从各国在最近的亚洲危机期间经历的宏观经济动荡中吸取经验教训。几十年来,该区域的“小老虎经济”维持了经济繁荣,在减轻贫困和粮食不安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这些经济暴露了易受重大经济冲击影响的一面,大有使多年来取得的增长一扫而光之势。 本文针对农业部门所面临的上述日益复杂的困难背景和最近亚洲危机的经历,指出了进入新千年后可持续农业发展和脱贫的一些前景。为此,文件简要回顾了本区域经济增长、农业生产和贫困的格局,以及关系到未来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反复出现和正在出现的重大问题。 经济增长、农业发展与脱贫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本区域大多数国家的总收入和人均收入均取得了较大增长。1965年至1996年期间,国民产出年平均增长率在南亚为4.6%,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为7.4%,大大高于人口增长率。结果,各分区域的人均收入分别增长2.2%和5.5%。 一些因素与增长差别相关。对人力资本和物质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同时采取面向市场的政策的国家增长较快。这些措施一起增强了经济竞争能力,加强了应付不断变化的经济处境的灵活性,促进了私营部门参与、外来投资和参与世界市场。开放型经济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农业生产增长较快,但遇到调整困难、结构障碍或不利天气的地方增长缓慢。 1971年至1990年期间,农业部门高速增长。虽然本区域可耕地和永久性作物土地面积停滞不变,但技术、灌溉、投入物和价格政策的改进刺激了生产。牧业和渔业产量也因消费者需求和可处置收入增加而扩大。整个区域的稻谷、小麦、玉米和豆类生产率大大提高。结果,谷物产量的增长速度高于农业总产量的增长速度,使人均粮食产量大大提高。从1969/71年至1990/92年,东亚和东南亚的人均膳食能量供应量从2 060大卡/日增加到2 680大卡/日,南亚增加到2 290大卡/日。 技术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石,随着可耕地日益不足和人口不断增长尤其如此。技术被用于提高生产率和产量,例如提高稻谷、玉米、豆类、甘蔗、油料作物、橡胶和园艺作物的生产率和产量。作物多样化程度提高,生产稳定。还开发和广泛采用了棕榈油、可可豆和天然橡胶的收获后处理和加工新技术。在许多国家中,农村电器化在提高农业生产率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虽然本区域的生物技术尚待充分利用,但在改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方面现已应用了某些生物技术。 牧业和渔业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包括林业部门)也出现了类似的发展。适宜改良的本地牛与高产外来品种杂交提高了畜产量,尤其是提高了乳制品加工业中所使用的奶牛的产量。选择和开发新的饲料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成为一些国家的重要计划。在渔业方面,同样开发了鱼类养殖和咸淡水对虾养殖、后院孵化、淡水鱼类蓄养繁殖、网箱养殖和作物-牲畜-鱼类一体化系统等技术。这些新技术为小型渔民和广大农业社区普遍采用。 在亚太区域各国中,工业和服务行业比农业发展得快。因而,农业在国民收入和生产核算帐户中所占的比重一段时间以来迅速下降。在1970-1990年期间,东亚和太平洋分区域的农业比重从39%下降到20%,南亚的农业比重从44%下降到28%。与此同时,依赖农业的劳力比例却未出现相应下降。199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