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樵耕读-拓朴音响黄智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漁樵耕讀 拓樸音響黃智鈺( HYPERLINK .tw/122/images/special/167.gif \t _blank 圖) 劉漢盛 與黃智鈺談畢,他說他的需求其實很簡單,就是喜歡音響喜歡音樂。他也不期待能夠賺很多錢,就像古人能夠打打魚、砍砍柴,維持日常生活。晚上則看書度日,這樣的人生就很有意義了。沒錯,人一生如果能夠鍾情於一件事情,盡全力去做好它,也就不枉此生。拓樸音響規模很小,產品也是有一搭沒一搭。但是他家所做出來的東西不是大量生產的產品,而是黃智鈺的作品,那是他智慧與哲學思考匯集而成的個性化作品。 一、請向音響論壇的讀者介紹您以及您的公司 二、當初是什麼理由促使您進入Hi-End音響工業? 這二個問題我一齊回答,因為它們互有關連。我在學生時代就對音響很有興趣,後來會進入「音樂與音響」雜誌也是想開拓視野。記得當時在台北博愛路有一家華府音響,店裡有一件機器引起我的興趣,那就是McIntosh。藍色的表頭,黑色的玻璃面板,非常高雅漂亮。別人可能關心聲音怎麼樣,要多少錢。而當時身為專科學生的我根本買不起,不過因為學的是工程,所以對這種器材到底怎麼做出來的深感興趣,怎麼會有人有這種才華去做出這麼有魅力的器材?也因此心裡一直很嚮往。直到現在,老實說,雖然McIntosh的聲音不一定為某些音響迷所認同,不過我覺得它還是實力派的產品。有如果有機會的話,有一天我還是會買一部來收藏。 畢業後大約半年時間在一家電視製作公司任職(當時製作『綜藝一百』),由於覺得興趣不合,因此就離開了。基於學生時代我就曾以筆名投稿「音樂與音響」,寫Luxkit的文章。離職後就跑到雜誌社求職。在雜誌社遇到梁中鍔,他見到我就說我們正在找你啊,既然要找工作,那麼來上班吧!。就這樣我進入雜誌這一行,那時大概是1984年吧。 當時對雜誌完全沒概念,進去的第一天剛好雜誌社從杭州南路搬到信義路,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搬書。後來從助理輯採訪等工作開始,也幹得很起勁。日後被調到「音響技術」。老實說當時「音響技術」已經遭遇問題了,不是財務問題,而是路線問題,當時的創始人梁清一已經把興趣轉到電腦上。時代逼著你不得不從音響DIY轉到別的方面,開了幾次會後,決定停止「音響技術」而轉成「高傳真視聽」。轉型「高傳真視聽」之後,我任副總編輯。雖然年紀很輕,不過資歷還算完整。大約三、四年後,我又回到「音樂與音響」任總編輯。 在「高傳真」任內,我最自豪的就是「我們要走出去」。當時不比現在,國外廠商來得少,也少有產品發表會。我決定要走出去,不僅是去採訪日本電子展,美國CES,還要去採訪國外廠商。其實,這些動作就是因為好奇:你的東西是怎麼做出來的,你的想法到底如何?不過,老實說大部份廠家都是應付而已,只有少數幾個廠家能夠真正告訴你我的東西是怎麼做的,我的邏輯是什麼。 總結的說,我會進雜誌社,其實就是為了想要製造音響而做準備。為了製造音響這件事,第一天上班我就跟梁清一吵了一架,因為他認為這是最沒有出息的事。多年後我們還談到這件事,他說多年前他到美國,看到電腦能做那麼多事,感到很震撼,他看到電腦業的未來,所以興趣就轉移了。當時還是AppleⅡ之前的時代,音響套件生意還很好。不過也可能因為他與套件廠商都很熟,早已看出音響套件只是典型台灣小手工業,遠景不可期,規模也不大,所以想法才改變的。他的看法絕對是正確的,他是台灣少數從最基礎開始把電腦搞懂的人之一。 想想當時最快樂的事就是進入梁清一的辦公室,看著滿牆那些MJ雜誌、無線電的技術等等書就很滿足。第一天見面,我就跟梁清一借書回家看了。當時梁清一看清音響套件市場而離開,多年後我回頭看這件事,也有一種感想:人一生只要找到一件事情能夠鍾情,好好去做,也就不負此生了。有時候,不是每個人都在乎能賺多少錢。 我的電子知識是自學的,學生時代,我的電子學可能就比系主任還好。那個時代他們留洋所學的已經是電腦了,像類比這麼基礎的東西他們並不在意。可以說我對電子的知識是自學的,但是我對音響的見識卻是在雜誌社裡得到的。 從高傳真回到「音樂與音響」這段歷程可說是救火隊。當初「音樂與音響」會辦得好的原因有二,第一是他開風氣之先,當初就只有音樂與音響,唯一的必然是最好的;第二的原因是憑張先生的才華,辦「音樂與音響」可說大才小用。所以它可以辦得高水準。可惜張繼高先生有更重要的事情在做,可說在中期之後就早已不管社務。「音樂與音響」在沒有領導者之下又走了好多年,編輯風格固定,廣告營還算穩定,但是並不好。最後,還是開始虧損。 當時「音樂與音響」已經累賠了好幾年,可說賠掉了好幾個資本額。而如果要論夠資格接「音樂與音響」總編這個位子的人,台灣在我前面至少也有一千人,我是排不上的。為什麼,因為擔子太沈重了。第一是財務上的,已經賠了這麼多年,還有誰要賠下去呢?第二是文化上的,在張繼高底下,到底誰有資

文档评论(0)

wx1711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