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福建莆田林藻及其传世深慰帖研究.doc

唐代福建莆田林藻及其传世深慰帖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代福建莆田林藻及其传世深慰帖研究

唐代福建莆田林藻及其传世深慰帖研究   【摘要】 林藻,是福建莆田唐代第一位进士出身的名宦、文豪,他仅有的存世的法书《深慰帖》是福建最早的法帖。本文对《深慰帖》进行了研读,同时也将后人对林藻及此帖在书坛的地位、影响等的评价,以及此帖的版本、流播情况试作分析、研究。   【关键词】 唐代;莆田;林藻;《深慰帖》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林藻是福建莆仙地区历史上第一位进士出身的文豪、名宦、书法家。莆仙最早举进士的林藻,是继福安薛令之之后中进士的第二位福建人,接着便有泉州的欧阳詹,所以民谚有“欧阳独步,藻蕴横行”之说。   《深慰帖》是历经1200余年而幸存于世的林藻手书的墨迹,此真迹已佚,今仅有刻本传世,文凡十八行,书法秾纤间出,天真烂漫。此帖自北宋徽宗辑《宣和书谱》始见著录,此后历代辗转朝野弥藏,皆有印跋可考。据以奠定林藻为闽中第一书法名家,《深慰帖》居闽中第一名帖之历史地位。   本文拟探索研究林藻及其家族情况,追溯《深慰帖》原本之流传以及今存刻本之种种面目,辩析古今对《深慰帖》的记述与评价,望能去伪存真,有所创获。   一、林藻生平及其家族   林藻(约805年前后在世),唐代德宗贞元时期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字纬乾,莆田县尊贤里乌石(今荔城区西天尾镇澄渚村)人。少年时即立志向学,与欧阳詹、弟林蕴等读书于龟岩。他曾感概说:“张九龄生于韶阳,陈子昂出于蜀都,彼何人斯?”陈子昂,四川梓州人,唐高宗开耀二年(682)进士;张九龄,广东韶州人,武则天长安二年(702)进士,都是生长于偏僻地区而成为唐初最著名最受世人尊崇的文豪、诗人、名宦。所以林藻立之志要在学问上赶上这些前辈。藻的生平事迹见于传记的不多,明代《兴化府志》也只稍举其进京及返闽度建州梨岭的几句题诗,又记载他应进士省试《合浦还珠赋》若干句,如“叙珠来去”云云,主考官杜黄裳赞他:“岂有神助耶?”仅此二端而已。所以《深慰帖》中所涉及的内容,对于认识林藻,颇有增扩阅见之助。   林藻家族的背景,溯自东晋衣冠南渡,八姓八闽之始,林氏即是其中重要的一支。莆田地域原属晋安郡,至隋始置县。居莆的林氏,未明所始。《八闽通志》称至藻及其弟蕴始从北螺移居于澄渚,“凡十年,藻举进士,蕴擢明经。自是闽人相继登第,殆无虚岁。”到唐中叶,林氏家族便以诗书传家。林藻的父亲林披字茂则,莆田人,天宝壬辰(752年)以明经濯第。林藻为林披次子,林披志尚高洁,工钟隶草,尤善小篆。他家教有方,子九人,除林藻贞元七年(791年)举进士、林蕴举明经外,据称其余七人先后入仕,或为刺史,或为司马,或为长史,世称“九牧林氏”。总之,林藻父子兄弟之号称“九牧”,亦堪称八闽之最,其见重于唐代,著录于记载,应是他手书遗迹得以流传且受珍护的重要原因之一。   林藻的书法,史称其书正楷学颜真卿,形成“萧疏古淡,意韵近古”的风格,结构正中显得疏朗,用笔有筋骨而自然轻松,直追晋人意韵。其代表作行书《深慰帖》为行草横幅,作品清秀舒展,气韵贯通,潇洒飘逸,神采飞扬,博大中寓峻拔之气,成为书法传世之宝,备受后世书家推崇。   二、林藻《深慰帖》初探   鉴于年代久远,岂但无从稽考林藻还有多少著作留存,连他自身的仕宦生卒经历皆已泯没无传。发现他唯一的手书《深慰帖》,已经是在他身后300余年的北宋间(1119—1125)了。唐末、五代至北宋末之间世事沧桑,此帖如何被辗转流传,又如何被发现,收入皇家内府,编入《宣和书谱》,这些也都只好付之茫然。今先试从《深慰帖》的文章实际入手,作些认识:   《深慰帖》释文:   辱问,知所苦已减退,深慰也。承廿七日发,时热如此,疾未全瘳,冒犯而行,得否善自度之。如料气力未禁,何如改告,别作逗留。愿审己而动,勿使道路重复,转更栖遑。藻那日送欧阳回,至横灞,便属马脊破,烂溃特甚,不堪乘骑,数日来都不出入。虽不得数至问疾,常令问中和,知减损,将谓程宽,且将息,不知发日顿近,明後闲暇,得鞍乘,当奉诣,未际预悬离别之恨恨也。拙序不足奉扬盛美,过言见谢,无乃外欤!崔、郑、欧阳诗付往,章八元、陈羽各有一篇,未能取得,续附也。诸公处申意,寻当与达,即冀展奉。无复寒暄,不宣。藻拜手,廿三日。郭郎少公执事。先所使写文卷,闲垂捡出,续令往取,谨问。   此帖是林藻写寄友人郭郎少公的一封函札,可以辩明函札中所述彼此间的情况、关系与感情,又涉及若干人物。其中两次提到的“欧阳”,以及“崔、郑、章八元、陈羽”各一次。还有要通过对方代为申意的“诸公”都是些什么人,有待探讨;写此函的时间与地点,也有待分析;或出于朝代远隔的原因,函中文句结构也存在若干艰涩欠酌处,须给以解释如下:   1.“郭郎少公”应是官场上与作者文字往来较密切的朋友。先是对方有信来“辱问”,因此作函回复。   2.对方告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