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转型启示.docVIP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转型启示.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转型启示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转型启示   摘要 面对新的时代和新的形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发生转型。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转型研究的一个值得注意的新视角,启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应从“单向”转向“互动”,内容应从“文本”走向“人本”,环境应从“理论世界”走向“生活世界。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转型 哈贝马斯 交往理论 转型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作为一个时代性的课题开始被大家重视。交往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人生活在社会中,就不可避免地要与其他人发生各种联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以单向灌输、说教形式为主,往往不太注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存在教育主体序差,教育者有着话语的主动权,长期占领信息优势。但是,信息不对称的时代已经过去,信息克服了地域、时间的限制,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呈几何倍地增长,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凸显。顺应时势,“交往理论”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转型研究的一个值得注意的新视角。   1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及其含义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交往问题也是大家热衷讨论的话题。在近代哲学中,人们侧重于主客体关系研究,发展了主体性理论。在现代哲学中,人们注重研究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主体间理论,也可以说是主体之间交往的理论。所以交往理论可以说是哲学由近代转向现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哈贝马斯对交往理论有着深入的探讨,他的交往理论是以人的社会性为基础,以语言为媒介来进一步探讨交往的行为与方式。哈贝马斯对交往理论是这样下定义的,他认为“把以符号为媒介的相互作用理解为交往活动,相互作用是按照必须遵守的规范进行的,而必须遵守的规范规定着相互的行为期待,并且必须得到至少是两个行为主体人的理解和承认。”①换言之,交往就是以语言符号为媒介,达到理解的目的,最后变为双方在交往过程中共享这些成果,促进共同发展。他把达到理解为目的的交往活动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而理解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共识。“沟通(理解)是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相互之间取得一致的过程。”②   在哈贝马斯有关“交往”的概念里,“交往”的主体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者,“交往”的媒介是语言,交流彼此的想法和理解,达到相互理解和协调一致,最后以社会认可的行为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哈贝马斯从社会学角度把社会行为划分为四种模式,目的论的行为模式,规范调节的行为模式,戏剧行为模式,交往行为模式。前三种模式要么是主体对客体只用语言的单向灌输行为,要么是社会成员之间只用语言媒介向他人自我演示,他人只能当被动的受众。这三种行为模式用片面的语言不可能建立起真正平等互动的关系,最后达到相互理解和合作。只有交往行为模式,它关注主体之间的互动理解,关注客体的主动性、创新性、选择性。③   2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对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的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中完成的,是一种人际交往关系。随着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和当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序差关系受到了强大的冲击,强烈被要求改变。以单向灌输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严重的挑战。而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给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提供了以下优异的启示。   2.1 “交往理论”提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从“单向”转向“互动”   如上文所述,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强调行为者都是平等的关系,在一个实践活动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通过语言平等互动地交流思想,进而形成社会统一的规范,而不是强制性的灌输,完全忽视对象的感受。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带上了计划指令的色彩,加之信息社会化水平不高,社会地位不平等,教育者拥有预先获得教育信息的特权,具有发布信息的话语权和解释权,因而受教育者处于服从和被动的地位。教育者往往采用单向灌输的方法向受教育者灌输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完全忽视受教育者的个人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过分强调了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而忽略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和选择权利。这就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不平等的、单向的、被动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其不足之处。换言之,我们在认可教育者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了。   马克思历来主张把人当作社会主体来看待,他强调“人始终是主体”,④反对只把人当作是某种工具。教育是使人的主体性得到生成和发展的关键手段。教育者所传导的思想道德规范能否被受教育者接受、理解、吸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具有实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的教育方法,教育者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