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议王夫之论多元文化
试议王夫之论多元文化
试议王夫之论多元文化 导读:差。王夫之123 摘要:本文认为王夫之的民族思想中种族认同的成分很薄弱。而且他的民族思想是带有相对性的,是超越种族的文明论。在气论的哲学基础上,王夫之主张民族间应该互相包容,尊重各自文化之特质与独立性。本文从多元文化的角度来探讨王夫之的民族观,希望借此论述来突显王夫之思想的现代作用。
关键词:王夫之;民族主义;文化多元;文化包容
1004-7387(2013)01-0031-05
大陆学者几乎都认为王夫之(1619-1692)是伟大的民族主义者及爱国主义者。侯外庐以后,学者都依据这个论点来发挥。然而始为俑者是章炳麟(1869-1936)。后来比较具代表性的是稽文甫。他称王夫之的思想是“最极端的民族主义”,以为王夫之“抱着大中华主义,想借武力以宣扬文化。”。
在先前发表的文章《王夫之“民族主义”思想商榷》中我反驳现代的学者用狭隘的民族主义的观点来诠释王夫之的民族思想。我此文的结论是:王夫之的民族思想中种族认同的成分很薄弱。他的民族思想是带有相对性的,是超越种族的文明论。在气论的哲学基础上,他主张民族间应该互相容忍,尊重各自文化之特质与独立性。他更没有现代的“国家”观念。所以我认为以“民族主义”加诸王夫之身上是不恰当的。
然而王夫之反清的心境及动机和此理由有关,值得我们探讨。王夫之从青年时期即在父亲的反对下,很热烈的投入反满清运动中。但是基本上他在35岁(1651年)之后就和实际政治绝缘了。虽然在往后四十多年的山林生活中,王夫之消极反抗满清的意念未曾转变,但是他反满的坚定心志是否在晚年稍有软化,则是可以进一步探讨的理由。如果王夫之对满清的态度有转变的话,这会影响我们了解他的民族思想。
和反抗满清一体两面的是王夫之对明朝的忠贞,尤其是他对明朝皇帝之耿忠。换句话说,王夫之是否能超越对皇帝个人的效忠,而去考虑整个国家民族之命运的大理由。他忠贞的对象是明朝的皇帝或是以明朝为代表的国家?
一、王夫之的民族观
王夫之民族主义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他的“华夷之辨”及“夷夏大防”的主张。我们必须先了解他对民族的成因,以及民族差异的看法,才能正确了解他对夷狄的态度。王夫之采取了类似风水观念(如“地灵人杰”的概念)的气质论,来解释民族之形成与差异。为什么会形成许多不同的民族呢?王夫之以为是由于“地异”(地理环境不同),而导致“气异”,“习异”,“种异”一连串的差别。对这个种族间的差异,王夫之一方面认为是文化上的差别,因此他做出“文明”与“野蛮”之价值判断。另一方面他认为这也是道德上的差别,因此他提出“夷夏大防”的原则。但是不论民族间的歧异是基于文化还是道德的因素,王夫之主张我们应该尊重民族之差异性及特殊性,而不应该对其他弱小民族进行文化之侵略与同化。
二、种类论
《黄书》开宗明义就提出王夫之的种类论,以为全书的理论基础。他以为天下万物都有其所属之族类或类别。圣人“清其族,绝其畛,建其位,各归其屏。”所以“乘禽力横,耕禽力纵。水耕宜南,霜耕宜北。”这都是不可变易的自然之现象或规律。而圣人“绝其畛”,使每个事物都归属到它所属于的类别之中,目的是防止族类与族类之间的混杂相参。
应用在夷狄与华夏的理由上,王夫之因此主张华夏要“保其类”,“不可使夷类间之。”换句话说,汉人与夷狄各自隶属不同的种族,彼此不应该混杂。所以在《读通鉴论》中他以为华夏与夷狄理想的关系要像“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中国不要去将夷狄的制度文化加以汉化,夷狄也不要来侵略中国。彼此相安无事,互不羡慕,也互不干扰。
王夫之的“种类论”建立在他的气的哲学上。天以气化生万物,然而由于地理环境之差异,“天气”所造就的事物有品种、本质上的不同。他说:
“天以洪钧一气生长万族,而地限之以其域,天气亦随之而变,天命亦随之而殊。……地形之异即天气之分,为其性情之所便,即其生理之所存。”
他是用气之流行与地理环境来解释“理一分殊”的原则。为了要维持“地维”,才引发出“夷夏大防”的主张。他说:
“天下之大防二,中国夷狄也,君子小人也。非本末有别,而先王强为之防也。夷狄之与华夏,所生异地。其地异,其气异矣。气异而习异,习异而所知所行蔑不异焉。乃于其中亦自有其贵贱焉。特地界分,天气殊,而不可乱。乱则人极毁。”
这种根据地理环境与种族所居住生活之地域来界分华夏与夷狄基本上并没带有任何价值判断在内。
三、气质论
有些学者认为王夫之讲“夷夏大防”,是以气的宇宙论与人性论来将他的排斥夷狄,甚至仇视夷狄的观点加以合理化。其实“夷夏大防”顾名思义是要防止夷夏彼此渗透而且是基于上述之“种类论”之考虑,和种族歧视或仇恨无理论上之关连。而且王夫之论夷夏之防和君子小人之防相提并举。他说:“天下之大防二,而其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