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 数学文
PAGE
1 -
泗水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数学(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对于实数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下列双曲线,离心率的是( )
A. B. C. D.
3.设命题 是的充要条件;命题,则( )
A. 为真 B. 为真 C.真假 D. 均为假
4.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若其焦点在轴上,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5. 抛物线上一点P到轴的距离是4,则点P到该抛物线焦点的距离是( )
A.4 B.6 C.8 D.12
6. 设函数,则( )
A.为的极大值点 B.为的极小值点
C.为的极大值点 D.为的极小值点
7.将“” 改写成全称命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都有 B.都有
C.都有 D.都有
8. 已知椭圆则 ( )
A.与顶点相同. B.与长轴长相同.
C.与短轴长相同. D.与焦距相等.
9. 设R,则“”是“直线与直线平行”的 (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0. 已知双曲线的右焦点与抛物线的焦点重合,则该双曲线的焦点到其渐近线的距离等于 ( )
A. B. C.3 D.5
11.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以线段为直径的圆过椭圆的右焦点,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12.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则过点的直线与椭圆的交点的个数是( )
A. 至多一个 B. 2个 C. 1个 D . 0个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3.抛物线C:的焦点坐标为
14.将一个容量为M的样本分成3组,已知第一组的频数为10,第二,三组的频率分别为0.35和0.45,则M= .
15.命题,命题,若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
16.以下对形如“()”的直线描述正确的序号是 .
①能垂直于轴;②不能垂直于轴;③能垂直于轴;④不能垂直于轴.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计7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
已知下列两个命题:函数上单调递增;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R,为假命题,为真命题,求的取值范围。
18.(本小题满分12分)
yxOABCD如图,过点的两直线与抛物线相切于A、B两点, AD、BC垂直于直线,垂足分别为D、
y
x
O
A
B
C
D
(1)若,求矩形ABCD面积;
(2)若,求矩形ABCD面积的最大值.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圆(为参数)和直线(其中为参数,为直线的倾斜角),如果直线与圆有公共点,求的取值范围.
20. (本小题满分12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曲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在以为极点,轴的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曲线是圆心在极轴上,且经过极点的圆.已知曲线上的点对应的参数,射线与曲线交于点,
(1)求曲线,的方程;
(2)若点,在曲线上,求的值.
21.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平面内一动点P到F(1,0)的距离比点P到轴的距离少1.
(1)求动点P的轨迹C的方程;
(2)过点F的直线交轨迹C于A,B两点,交直线于点,且,,求的值。
22. (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斜率为1的直线过抛物线的焦点F,与抛物线交于两点A,B,
(1)若|AB|=8,求抛物线的方程;
(2)设C为抛物线弧AB上的动点(不包括A,B两点),求的面积S的最大值;
(3)设P是抛物线上异于A,B的任意一点,直线PA,PB分别交抛物线的准线于M,N两点,证明M,N两点的纵坐标之积为定值(仅与p有关)
参考答案:
1-5 ABACB 6-10 DADAA 11-12 CB
13.(0,-2) 14.50 15. 16.②③
17.,
由题知一真一假,若真假,则,若假真,则,
综上,的取值范围是
18.解:(1)时, (详细过程见第(2)问)
(2)设切点为,则,
因为,所以切线方程为, 即,
因为切线过点,所以,即,于是.
将代入得.
(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