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docVIP

浅析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   摘要: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实践界广泛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企业管理国际化的不断发展,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已不再是企业的被动责任,而更多是企业寻求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主观意愿,更是社会对企业的期望。对于企业是否应当承担社会责任,似乎已不存在太多争论。但是,对于如何管理社会责任,则是摆在众多企业面前的一项课题。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处理好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以获得他们的满意、信任和忠诚。从这个层面说,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核心就是利益相关者管理。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管理;克拉松原则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8-0135-01   一、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发展,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形成   传统经济学理论(古典观点classical view)主张管理当局唯一的社会责任就是利润最大化,假定企业是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者,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归根到底是以股东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这一观点的最直率的支持者是经济学家和诺贝尔殊荣的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他认为管理者的主要责任是从股东(企业真正的所有者)的最佳利益出发来从事经营活动。   社会经济学观点(socioeconomic view)通过认为管理当局的社会责任不只是创造利润,还包括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等,这一观点是基于社会对企业的期望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样一种信念,企业并非只是对股东负责的独立实体,他们还要对社会负责,社会通过各种法律法规认可了企业的建立,并通过购买产品和服务对其提供支持,而且,社会接受甚至鼓励企业参与社会、政治和法律事务。于是发达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后出现的两种结构性变化趋势――企业股权不断分散和多元化社会的发展,促使企业只对股东负责、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的理念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同时企业巨型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导致公众对企业的不满,迫使企业主动承担起各种社会责任。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兴起:理论背景与现实背景   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是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国家逐步发展起来的,进入80年代以后其影响迅速扩大,并开始影响英美等国的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并促进了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变。之所以会出现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相应的利益相关者管理模式),是有其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的。   理论背景在60年代至70年代,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将企业看成是一个转换投入和产出的“黑箱”的思想受到了猛烈的批判,进而涌现出研究企业理论的大量文献。这些文献大多以交易费用、委托代理、不完全契约、信息不对称等概念为核心而展开,使我们对企业有了进一步的深刻认识。然而,各种所谓的主流企业理论并没有充足的理由证明,企业的所有权(以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来表示)应该全部归企业股东所有;他们提出的“股东至上主义”和“资本雇佣劳动”的命题存在诸多缺陷和漏洞,也与各国的实践发展有着明显的差距。正是在这种理论纷争的局面中,一批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   从实践背景来看,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和英国等奉行外部监控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国家的经济遇到了困难,而日本、德国、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却迅速发展。诸多学者研究的结果表明,产生这种差距的根源在于“股东至上主义”的公司治理模式使经理人员始终处于严重的短期目标的压力之中,无暇顾及公司的长远发展,最终损害了股东的利益,得到好处的是股市上的投机者;日本、德国实行的是内部监控型公司治理模式,企业的经营活动注重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并充分融合了人本主义的管理思想。   1996年1月,英国首相布莱尔在新加坡发表演讲时,正式提出要建立一种“利益相关者经济”(Stakeholder Economy)――在这种经济中,大家相互信任,有共同的目标,共同努力,共同受益。“所有的人都有机会 ,通过贡献取得发展 ,没有哪个群体或阶级受到优待或排斥”。   1997年布莱尔曾踌躇满志地表示,在全球化的形势下,听任放纵的市场调节作用和过多的政府干预都不是治国良策,应该在自由放任和社会公正之间走一条中间道路,即所谓“第三条道路”。布莱尔自诩为“第三条道路”的旗手,立志要把英国变成“第三条道路”的试验室,让英国成为“世界的灯塔”。目前,“第三条道路”已经成为大西洋两岸各国政府公开或默认的宗旨。   三、利益相关者管理“克拉松原则”   马克斯?克拉松在多年的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一组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原则,也被称为“克拉松原则”。这些原则表达了企业建立与利益相关者关系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