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道教三教合一思想的发展理路 1.DOCVIP

宋元明道教三教合一思想的发展理路 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元明道教三教合一思想的发展理路 1

宋元明道教“三教合一” 思想的发展理路* 唐大潮 宋元明时期,道教对佛教、儒学的吸收已进入全面融会贯通的阶段,“三教一家”、 “万善归一”的论调比比皆是,且出现了以倡“三教合一”为宗旨的新道派,表明道教 的“三教合一”思想已经发展成型。 关键词:宋元明时期 道教 三教合一 作者唐大潮,1956年生,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学术 带头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 道教的“三教合一”思想是逐步明晰和成熟起来的。就宋元明时期的道教经典及其 代表人物的思想来看,“三教一家”、“万善归一”的论调比比皆是,且这一时期所出现 的新道派,基本上都具有倡导“三教合一”的特点。本文试对此时期的道教“三教合 一”思想作一点探讨。 北宋内丹家张伯端在《悟真篇》序言中说:“释氏以空寂为宗,若顿悟圆通,则直 超彼岸;如有习漏未尽,则尚徇于有生。老氏以炼养为真,若得其要枢,则立跻圣位; 如其未明本性,则犹滞于幻形。其次,《周易》有穷理尽性至命之辞,《鲁语》有毋意、 必、固、我之说,此仲尼极臻乎性命之奥也。”又说:“教虽分三,道乃归一。奈何后世 黄缁之流,各自专门,互相非是,致使三家宗要迷没邪歧,不能混一而同归矣。 ”①正 是从此观点出发,他在其内丹理论中,既吸收儒家性命之说,又吸取佛教禅法,认为 性、命必须双修,只修性而不修命,就不能“顿超彼岸”。张伯端非常明确地将合一三 教的思想贯穿于内丹修炼法则之中,谓:“先以神仙命脉诱其修炼,次以诸佛妙用广其 神通,终以真如觉性遣其幻妄,而归于究竟空寂之本源矣。 ”②张伯端的三教合一思想 和内丹理论,被其后的南宗祖师及弟子们全部继承,并赋予了更多的儒、释内容。 南宗四祖陈楠主张佛、道不二,他说:“人若晓得《金刚》、《圆觉》二经,则金丹 之义自明,何必分别老、释之异同哉!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何况人人俱足,个个 圆成。正所谓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门阃透长安。 ”③南宗五祖白玉蟾,继续高扬“三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宋元明清道教与佛儒关系”阶段性成果。 ①《道藏》第 2册第 973页。 ②《道藏》第 2册第 1030页。 ③《修真辩惑论》,《道藏》第 4册第 618页。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2006年第1期 教合一”的旗帜,谓:“三教异门,源同一也。 ”①“道释儒门,三教归一,算来平等肩 齐。”②他还把内丹理论与儒学、佛学联系起来,以说明“天下无二道”。他说:“夫修 炼金丹之旨,..炼形以养神,明心以合道,皆一意也。..以此理而质之儒书则一 也;以此理而质之佛典则一也。所以天下无二道也。 ”③对于比较儒、释、道高低的观 点,白玉蟾批驳道:“道分天地,万化总归基;佛在灵山证果,六年后雪岭修持;儒门 教温良恭俭,万代帝王师。道传秘诀,佛流方便,忍辱慈悲,大成至圣,岂辨高 低?..休争气,三尊一体,瞻仰共皈依。”④完全泯灭了三家的界限。 南宋还有许多主三教合一的道教徒和经书,如:《道枢》的作者曾慥,《金丹直 指》的作者周无所住,《文始经言外旨》的作者陈显微,希微子王夷等。《道枢》卷三 《碎金篇》题下注曰:“漆园之玄,竺乾之空,均乎正心,与儒同功。”又言:“晁文元 公曰:教岂有异哉,吾尝贯三教为一焉。..施肩吾既闻道而著《三住铭》曰:心常御 气,气与神合。竺乾氏为圆觉之说,曰心息相依,息调心净。吾观其理殊同归欤。 ”⑤ 《金丹直指》说:“教虽分三,道则一也。 ”⑥并对主张三教互异的观点作了辩驳,说: “学者根器不等,闻见浅深,各宗其宗,互相是非,皆失其本,殊不知一身本具三教。 儒指两教为异端,则自昧本真。岂知无始以来,含一统而无遗哉!故三教皆可入道,特 患不得其门而入,有能透彻释、老,岂谓孔圣异哉! ”⑦王夷在《文始经言外旨 ·序》 中说:“愚闻三教鼎立于天地间,如三光在天,相须为明,不可偏废也。 ”⑧《文始经言 外旨》在讲“空”、“无我”、“心”、“性”、“道”、“五常”等时,无不是把佛理、道论、 儒学相杂糅,谓:“三教圣人皆主张无意,而不主张无心。 ”⑨“三教圣人发明性真,如 出一口。 ”⑩夏宗禹说:“三教殊途同归,妄者自生分别。 ”11萧应叟谓:“三教皆由心地 发明,儒曰存心,仙曰修心,佛曰明心。..无非令人淑此以复其善。 ”12 金初北方相继出现了太一道、真大道和全真道,无不是以“三教合一”为特征。 由萧抱珍创立的“太一道”,由于历史资料较少,因而此派的教理教义不很清楚, 但是,从现存资料来看,它仍是具有浓厚的三教合一特征。这个道派的道士必须出家, 宫观称庵,墓称塔。王恽《秋涧集》卷四十七《太一二代度师赠嗣教重明真人萧公行 状》提到,门人李悟真问:“何为仙道?”萧道熙答云:“做仙佛不难,只依一‘弱’字 ①《道法九要序》,《道藏》第 28册第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