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都遗事今寻梦下周祖德三.夏家院子今成废墟当汽车从壁山.DOCVIP

陪都遗事今寻梦下周祖德三.夏家院子今成废墟当汽车从壁山.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陪都遗事今寻梦下周祖德三.夏家院子今成废墟当汽车从壁山

PAGE 3 陪都遗事今寻梦(下) 周祖德 三.夏家院子,今成废墟。 当汽车从壁山返回到沙坪坝区梨树湾社区门口,我们在红糟坊得知“夏家院子”就是现在的精神病医院。我们立即驱车前往,到达精神病院,传达员说:这原是刘家院子。正当我们离开原刘家院子时,在传达室曾遇到的一位女士说:夏家院子在垃圾场附近。 1942年父亲调往前线,任工兵21营任上校营长,驻贵阳。1943年10月,奉军政部电令,调广西南丹,配属97军参加黔桂战役,具体担任广西南丹、河池县金城江一带至贵州都匀间的公路、桥梁爆破工作,藉以阻止日寇长驱直入。在战役中,张治中将军退至河边,无人问津时,幸承父亲脱鞋卷裤,亲自将张将军背过河去。事后,张问及情况,欲升父亲二级军衔并任其副官,却被父亲婉言谢绝。张将军回到重庆后,撰文称赞周乃中国军人之典范。1944年父亲随部队调到贵州马场坪、都匀等地,负责马场坪至独山间公路桥梁修复工作。同年12月,部队改编后,任工兵18团第一营上校营长。1945年7月,父亲奉命调回工兵学校任办公室主任,全家则从遵义迁至重庆红糟坊夏家院子。 到达垃圾场后,我带领大家沿成渝铁路北面走上山岗,遇到路边平房里一位老年妇女。我问她,夏家院子今何在?她说,你找什么人?我说:找63年前我住过的地方。她说:1967年她嫁到此地,现场就说出夏家院子主人的名字,还说了大院房子的结构,特别提到门口有一大池塘。我则告诉她夏先生在成都经商,他母亲、夫人和女儿住在最后一进西边,东面则住着一名牺牲了丈夫的女共产党员黄文霞女士,她曾给我父亲借阅过革命书籍,我家住在东厢房,我在门口池塘里险些淹死。我们俩所说的情况,把夏家院子的原貌,慢慢地钩画了出来。 1997年我曾回到夏家院子,因成渝铁路横腰截断,已不复存在,但铁路两边,平房居多,田野葱绿,人丁兴旺。现在虽然故地已成断壁残垣,(图6)但院子北面,已经高楼林立,夏家院子改造也指日可待。 图6 1945年8月,我们从遵义回渝时的居住地——红糟坊夏家院子 四.山洞工校,庆祝胜利。 图7、 8这位离休干部说: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通讯学院的前身就是工兵学校 当我们从夏家院子出发,在歌乐山上盘旋后,穿过“山洞”,到达林园。我们走向一小巷里,遇到一离休干部时(图7),从他那里得到证实,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通讯学院(图8),就是我父亲曾经两度工作过的工兵学校原址。 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代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中、美、英、苏等9国代表相继签字。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落下帷幕。 9月3日,国民政府下令举国庆祝,中央社讯:“八年来沉着紧张领导全国抗战之陪都,显已变成一个狂欢之都市。”(图9)“陪都庆祝胜利大会”在较场口会场隆重举行,10万民众到会。大会宣读了蒋中正署名的《胜利日文告》:“我们中国八年来艰辛的抗战,到今天,总算是达到了最后胜利的目的。”?从较场口通往曾家岩的城区马路两旁,挤满了大约120万重庆市民,八年抗战之压抑心情终于爆发,变成一片欢庆胜利的海洋。 图9 陪都各界人士庆祝抗战胜利 那天,我和工兵学校的小伙伴们,则在山洞附近,看着欢庆的人们,踩着高跷,吹着唢呐,燃放鞭炮,乐而忘返。晚上,工兵学校举行庆祝联欢大会,自演自乐,令人难忘。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关妈妈(关医官的太太)唱京剧,她的弟弟、黄埔军校十四期工兵科学员吕树淼叔叔为她拉京胡。1988年春夏之交时,去台近40年归来探亲的吕树淼少将,和住在武汉的关妈妈一同来杭祭祖,与分别40年后的我妈妈重逢,一起回忆起抗战胜利时演出的情景。 五.读书学校,难以寻觅 1946年2月下旬,我就读于离夏家院子和红糟坊各二里路的红糟坊小学。因为我成绩好,一下和二上年级均考第一名,读二年级时,学费全免。我还到沙坪坝国民中心学校,参加国语演讲比赛。因为第一次见到那么多人在台下,上台后开始却场,冷场了数分钟,老师和同学们都十分着急,很快地我冷静下来,顺利地演讲完毕,获得第十四名,因为奖状上有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标记,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忍痛把奖状烧掉了。 1997年暑假,学校组织蓉渝三峡游。那年恰好是我离渝50周年。夏家院子找到,红糟坊小学却没踪影。在那年红糟房小学校长夫人陪同下,曾找到解放初的“红糟坊小学”变成当年的梨树湾小学。今年返渝前,我曾与沙坪坝区教育局和红糟房小学联系过,也与民进重庆市委会辛莉主任和民进沙坪坝区委专职副主委谢乐曦联系,均找不到红糟坊小学,梨树湾小学也因建设而拆除掉。三年前,我也曾与已故的重庆第五人民医院院长、世交加小学同学关仁龙联系过,他说:他曾陪哥哥去过红糟坊,也无法找到红糟坊小学。 尽管我没找到读过书的红糟坊小学,也没有找到拍摄我半岁照片的石河照相馆,然而,我非常满意。现代谚语曾富有哲理地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