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刘若愚‘文学形上’论的易传诠释-国立彰化师范大学
PAGE
PAGE 2
論劉若愚「文學形上理論」的易傳詮釋
盧世達*
摘要
劉若愚(James J. Y. Liu,1926-1986)為美籍華裔的比較文學研究學者,從《中國詩學》到《中國文學理論》等著作,無不專注於中西文學的對話與交流,並嘗試在「跨語言」的領域上,建構出普遍由中西讀者所認同的「世界性」的文學理論。
然而在尋求文學的通則或特質的同時,語言符號的承載與對譯,往往是比較文學最為艱鉅、也飽受批評之處。本文針對劉若愚的《中國文學理論》歸納「文學本論」中「形上理論」對先秦《易傳》的詮釋,探究他如何由中國所謂「道─聖─文」開展出「宇宙─作家─作品─讀者」的藝術過程,並與西方流派進行比較,以突顯在中西對話之後,文學的價值觀、審美觀等異同。筆者認為,劉若愚為促成理論的對行,在《易傳》的詮釋上融合老莊「自然之道」與《文心雕龍》「原道」等概念,從「天道」至「人心」,賦予文學性的本質,但他仍循「形式主義」的舊路,試圖重建中國文論體系的同時,也遭受諸多疑議。
關鍵詞:劉若愚、中國文學理論、形上理論、易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彰化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生
一、前言
劉若愚本身具備傳統國學的素養,而以英語進行學術思考及寫作,因此他的漢語學文化身份及其承載的中國傳統文化資源,成為從事比較文學的利器。就另一位同期的華裔學者夏志清,在「新批評」失勢後,新興的流派開展各式的文學理論,而劉若愚從事的「語際」批評, 夏志清:「
夏志清:「…但若愚兄不止是用英語講述中國詩學的語際的批評家,他更想把我國傳統的同20世紀歐美的文學理論綜合起來而自成一家言的語際的理論家(an interlingual theorist)」詳見楊乃喬:〈路徑與窗口─論劉若愚及在美國學界崛起的華裔比較詩學研究族群〉,《北京大學學報》(第45卷第5期,2009年),頁67。
如伊格頓所言,1930年代晚期到1950,美國新批評盛極一時,從「精讀」、「實用批評」乃至於文學作為一種「客體」的「物化」,都在新批評的手上成為「教條」,其中包含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1888-1965)、李查茲(Ivor Armstrong Richards,1893-1980)、燕卜遜(William Empson,1906- )、蘭色姆(John Crowe Ransom, 1888-1974)等,他們不但割離作者與讀者,更勇敢地與文學的偉人決裂,堅信「作者的寫作意圖即使可能找出,也和其文本的詮釋無關。特定讀者的情續反應同樣不可與詩的意義混為一談:詩的意義就是詩的意義,和詩人的意圖或讀者從中得到的主觀情感不相干…」 [英] Terry Eagleton著,吳新發譯:《文學理論導讀》(臺北:書林出版社,1993年),頁63-66。這樣的潮流與「英文」興起,且進入學院體制有關,也因此在學術空間形成一股權力話語,而往往以「原教旨主義
[英] Terry Eagleton著,吳新發譯:《文學理論導讀》(臺北:書林出版社,1993年),頁63-66。
劉若愚確信,透過匯通、整合中西詩學的方式的,有助於將中國文學的面貌呈現於西方世界,而究竟這樣的比較研究,是否存在削足適履的解讀謬誤?楊義認為:「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異質性,使它們對宇宙人生現象的體認,包括對文學敘事形式的處理,採取了各具特色的視角和思路。…在中西文化文學的對讀中,我總覺得其間存在一種『對行原理』…因此『對』之義在於注重文化交往中的主體性…因此『行』之義在於強調文化交往中的開放性…。」 楊義:《中國敘事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頁7-8。即便不同民族的理論存在著多義解釋,但藉由相互參照的方式,仍可發現其中的文化符碼的同異性。劉若愚在《中國文學理論》也談到「研究中國文學批評的困難」, 劉若愚著,杜國清譯:《中國文學理論》(臺北:聯經出版社,1991年),頁8-9。如同個詞經由一個作者使用,卻有不同概念;或不同的詞,實際上表明同一概念,也因此使讀者容易產生疑惑;另一大困難,在於中國批評慣用「極為詩意的語言」,不是「知性的概念」,而是「感性的直覺」,而傳統社會也沒有職業批評家,大部分是作者兼具評論的身份,故不似西方文論的系統化,在本質上無法明確定義。當然劉氏引介至西方人閱讀的意圖仍舊強烈,不免要從事「理論化」的工作,挑戰「文學批評」的「可能性」
楊義:《中國敘事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頁7-8。
劉若愚著,杜國清譯:《中國文學理論》(臺北:聯經出版社,1991年),頁8-9。
劉氏引述泰特(Allen Tate)之語:「文學批評,就像這地上的上帝之國,是永遠須要的,而且正因其地位介乎想像與哲學之間這種性質,是永遠不可能的…由於人類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劳动合同书 电子版.docx VIP
- 《运动损伤与康复》王国祥 7第七章 手腕部运动损伤与康复.ppt VIP
-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8课《我为班级作贡献》精美课件.pptx VIP
- 法考十年客观题分科真题-民法.pdf VIP
- 北京市五年(2021-2025)高考英语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2 阅读理解七选五(原卷版).pdf VIP
- 2023北京十四中初一(上)期中数学(含答案).pdf VIP
- UG CAD理论题库3.doc VIP
- 斗提机施工方案.doc VIP
- DB11_T2154-2023_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规程_北京市.pdf VIP
-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操作规程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