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FLAC3D高海拔环境下降雨对公路沿线山体崩塌影响研究
基于FLAC3D高海拔环境下降雨对公路沿线山体崩塌影响研究
摘 要:崩塌是西藏自治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灾种之一,随着雨季的时间和降雨量增加,崩塌发生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加。选取东经90°52′51.9″,北纬29°42′8.2″处的崩塌点作为文章的主要研究对象,在基于FLAC3D建立仿真模型,运用动力计算得出边坡的位移量,分析山体在雨季时的稳定性,在降雨量达到500mm时,山体会发生变形并产生崩塌。
关键词:崩塌;降雨量;FLAC3D技术;稳定性
引言
西藏拉萨境内处于高寒高海拔地区,气候条件恶劣,加之河谷两侧山体高峻陡峭,山体的风化十分严重,加之拉萨雨季的降雨,从而形成了山体的崩塌。[1]G109拉萨至羊八井公路段沿线山体边坡,体积较大,植被少,稳定性差,极易发生崩塌灾害。[2]文章选取G109拉萨至羊八井路段进行考察,共发现10余处崩塌。这些灾害会对周围的交通、建筑物、农田以及人类正常生活造成巨大威胁。
日本学者斋腾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经验预报公式,可作为崩塌预报研究工作的起点。我国国内1996年李天斌和陈明东提出了V氏反函数模型,1997年黄润秋和许强提出了协同预报模型,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我国对于崩塌的预警研究在高海拔地区还未得到推广和普及。[3-6]文章选取G109拉萨至羊八井路段的崩塌点为研究背景,通过FLAC3D对崩塌点在高海拔降雨条件下分析山体的稳定性,可以得到边坡变形、位移矢量图、从而对边坡的滑动趋势和变形情况作出逼真的模拟并且对边坡的变形作出准确的判断。[7]
1 地质条件
G109为进藏公路中的主动脉,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也是目前通往西藏路程最短的公路。其中拉萨至羊八井公路段全线长为85.1Km,位于西藏东南部,是连接拉萨与羊八井的重要交通枢纽,由于位于高寒高海拔地区,气候条件恶劣,公路一侧山体地质构造复杂,断裂构造和节理褶皱发育,岩体的风化强烈,大量的松散堆积层广泛覆盖于斜坡的凹陷部位,加之受大气、周围地区地震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等因素影响,对G109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沿线山体的稳定性差,如遇强降雨降水极有可能会引发崩塌,进而导致灾难的发生。[8]
1.1 气象条件
G109拉萨至羊八井路段属于高原温带干旱季风气候,以空气稀薄、干燥缺氧、阳光充足、低温寒冷,日温差大为特征。夏季多雨,雨季集中在6-9月份,年平均降水量为200-650mm,年最大降水量796.6mm。[9]据统计,自2011-01-01到2015-10-01,拉萨共出现:多云813天,雨527天,晴254天,雪73天,阴8天;羊八井所在的当雄县共出现:多云798天,雨445天,雪229天,晴175天,阴13天。降雨天数占的比例是31.46%、26.57%,由此可见降雨对山体的稳定性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1.2 地形地貌
G109拉萨至羊八井段是高山河谷地貌,地处青藏高原中南部、喜马拉雅山脉北侧,地处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河谷平原属于藏南山原湖盆骨地区,沿线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线上越向西,海拔越高,山势陡峻,河谷深切,多呈“V”字形分布。[10]
1.3 地质构造
G109拉萨至羊八井处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中段,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中部。该地域在石炭纪-早二叠世为古特提斯活动边缘海,晚二叠世为陆棚浅海盆底环境,三叠纪末为楔形大洋,侏罗纪为火山岛弧,侏罗纪末期至早白垩纪早期为滨浅海、沼泽,晚白垩世逐渐抬升为陆,上新世随青藏高原而隆升。[11]堆龙德庆县境内的构造单元以邱桑断层为界,分为德庆乡断隆构造带和堆龙弧内盆地构造带两大部分。境内地层属拉萨地层分区,出露有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境内火山活动强烈且频繁,岩浆岩分布面积较广,主要有火山岩和侵入岩。
1.4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崩塌的发生是其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内因外,还有就是地震;融雪、降雨;地表冲刷、浸泡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外因有关。其中降雨因素尤其明显,特别是大暴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产生孔隙水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12]
2 模型的建立
在G109拉萨至羊八井的路段中,崩塌的山体的岩性为花岗岩,所以在文章中我们主要研究花岗岩岩性的易崩塌山体。在G109东经90°52′51.9″,北纬29°42′8.2″处选取一个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崩塌点,经实地考察此段边坡横长50m,纵宽200m-300m,面积约为4880m2,实图如图1。在不考虑地下水和爆破及天然地震等外界条件的情况下,创建出的模型共划分结点123670个,单元135468个,采用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