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左柏云金融风险案例库第一部分银行业风险案例220页
(二)非法集资案受害者上万人 据有关部门查证,在姚林辉长达10多年的集资活动中,集资累计发生额为6.8亿多元人民币,9600美元,累计集资人次为61963人次。其中5.8亿元非法集资发生在1995年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之后,仅1997年1月至7月非法集资发生额就达1.2亿多元。据有关人士透露,6.8亿元的数字是保守的,因为案发后有相当多公款私存、不合法收入存款者不敢去登记。 与邓斌非法集资案不同的是,富盛公司的集资户主要的不是集体或单位,而是岳阳市的普通老百姓个人。当案发后,姚林辉突然死亡,超过万名的集资户成了最后受害者,他们从死去的姚林辉和只剩房子的富盛公司那里讨不回钱时,就频频集体上访、闹事、堵塞交通,还有些做出了股毒、卧轨等过激行为。用地方领导人的话说:“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这也是使得富盛公司非法集资案轰动全省乃至全国的原因。 * (三)非法集资长达10多年 非法集资首犯姚林辉,1936年生于岳阳县一个农民家庭,1955年入党,曾从事过妇女工作,随过军,当过内衣厂厂长,党支部书记,1981年病休,1983年在岳阳市韩家湾办了一间“大众商店”,小本经营,生意不错。1987年“大众商店”失火,为了重新投资,姚林辉以每月2分、3分的利息向亲朋好友借钱,这是她从事非法集资活动的开始。她用集资所得的钱办了印刷厂、床上用品厂,为了支付集资利息,她又向更多的人借钱,到1992年,集资额已达600万元。 集资真正走向社会化是在姚林辉成立富盛实业总公司之后。1993年,富盛实业总公司成立,姚林辉任总经理,这是一个挂着集体名义的私人家庭企业。1994年下半年,富盛公司下属富华油墨有限公司以欠岳阳市农业银行40余万美元贷款到期,为偿还贷款,姚林辉与儿子付建华、付建民商定“走群众路线”——搞集资。随后公司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号召集资并成立专门进行集资的机构——融资部,印制了专门的集资收据,从此,集资走向社会化。1995年1月,富盛公司董事会成立,姚林辉任董事长,其长子付建华任总经理,次子付建民,其女付建军任董事会成员和副总经理。 * 其时,姚林辉等人并非不知道集资是非法的。1995年3月他们就看到岳阳市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严禁非法集资的公告和“告市民书”。1995年下半年无锡非法集资案主犯邓斌被抢决后,姚林辉的丈夫付平生在家庭董事会上宣读了报上的消息,但姚林辉及付建华、付建民,付建军认为公司亏损,只有继续把集资搞下去以后款抵前款才能暂不出事。于是他们进一步加大集资揽储的力度,在非法集资的泥潭里越陷越深。在他们的努力下,位于岳阳龟山下的富盛公司融资部都有几乎成了岳阳市最兴旺的“银行”,每天都有大批人用大包小包甚至纺织袋装着钱前住存款,富盛公司的名声,在私下里传扬,邻近的湖北、江西等省也有不少人来存款。 * (四)姚林辉头上的光环 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把钱从银行取出来存入一个明知非法的地方呢?如果说高额利息是诱惑的话,富盛公司和姚林辉头上的光环则是富盛公司非法集资的信用证。据一位储户说,他1991年开始把钱存在姚林辉那里,一直随时支取本息,由不得他不信任对方。事实上,姚林辉从1987年开始集资,直到1995年才爆发第一次挤兑危机。越来越多集资户的加入使得姚林辉有足够的资金支付利息。 富盛实业公司下属的油墨公司、印刷公司、纸制品公司、玉器公司、装饰公司等数十个企业、总投资4000多万元,厂房连片。但是,姚林辉及其家人根本没有管理这么庞大的企业集团的能力,富盛实业总公司成立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姚林逃为了欺骗集资户及有关部门,指使财务人员将企业财务报表做成盈利,并按盈利额纳税,成为地方的纳税大户。 * 除了“集体”企业的帽子外,他们还给企业戴上“三资企业”的帽子。1995年上半年,姚林辉、付建华与缅甸商人姚世忠(系姚林辉堂兄)洽谈成立中外合资企业“岳阳市富丽印刷有限公司”,姚林辉弄虚作假,把用集资款付出的340万元人民币,谎称是缅甸商人姚世忠的出资,用一张假汇票就轻易骗取有关部门办理了“中外合资”企业的手续。 1996年底富盛公司发生挤兑风波,付建华、姚林辉把10吨该公司的油墨产品拉到岳阳乡下,谎称出口,尔后又拿一笔钱专程送到长沙,然后将此款从长沙汇到岳阳该公司财务账上,谎称是10吨油墨出口后从外方汇来的货款,造成富盛公司产品畅销国外,经济效益好的假象。越到后期,富盛实业总公司的几个企业都已成为进行非法集资的道具。4000多万元的投资在6.8亿元集资额中只是一个零头,大量集资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