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战时期刊文艺翻译活动的特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桂林战时期刊文艺翻译活动的特点   摘 要 桂林战时期刊文艺翻译活动是桂林战时文化(文艺)的一部分,其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以下特点:(1)文艺译作数量惊人,涉及期刊种类繁多,读者面广;(2)名家云集,翻译队伍涉及壮、中、青三代,并以中年为主;(3)期刊出现翻译连载和“翻译专号”及纪念某位外国作家或诗人的“专辑”和“特辑”;(4)纯文艺翻译杂志《文学译报》的创刊和出现以“翻译”为名的《翻译杂志》等等。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桂林 期刊 文艺翻译活动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ry and Journals   Translation Activities in Guilin War   WEI Youqing[1], WU Yuesheng[2]   ([1] Gui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Guiyang, Guizhou 550081;   [2] Wuzhou University, Wuzhou, Guangxi 543002)   AbstractIn Guilin wartime, journal literary and cultural translation activities (arts) ia a part of Guilin wartime,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has shown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1) A surprising number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involving a wide range of journals, a wide range of readers; (2) Masters gathering , the translation team involved in strong, young three generations, and mainly middle-aged; (3) Serial and journal inadequate translations translation special issue and commemorate certain foreign writers or poets of the album and Series; (4 ) translation of pure literary magazine Literary translation News founded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translation in the name of Translation Journal, and so on.   Key wordsSino-Japanese War; Guilin; journal; literary translation activities      1937年7月7日爆发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随后在一年零八个月的时间里,由于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导致大片国土被日军占领。桂林,作为战时广西省政府所在地,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和相对“民主”、“开明”的政治氛围,吸引大批内迁文化人士、学术机构团体、报纸报刊、出版社等云集桂林,使桂林成为战时著名的文化阵地之一。   期刊凭借自身周期短、信息快、售价廉等优势,迅速在桂林发展起来。借助期刊这一媒介的蓬勃发展,桂林战时期刊文艺翻译活动也跟着发展起来,并迅速成为推动桂林抗战文化(文艺)运动向前发展的一股力量。但由于桂林抗战文化(文艺)研究者长期将目光投向此时期文学创作、戏剧、歌曲、木艺、党的领导等方面的研究,而对翻译活动的研究重视不够,使得对这段时期翻译活动的研究处于“待开发的地带”。再加上译作散见于各类期刊,不易收集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期刊译作的研究长期处于“人为的欠缺”。因此,桂林战时期刊文艺翻译活动不可避免的处于尴尬局面,尽管其在1938-1945年间取得一系列令人侧目的成就,但鲜有人对其进行研究。为此,笔者尝试对此时期的期刊文艺翻译活动进行研究,总结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特点。   1 文艺译作数量惊人,涉及期刊种类繁多,读者面广   据统计,战时桂林共发行期刊248种,其中有56种刊登文艺译作,译作数量惊人,多达860篇。在这56种期刊中,涉及的期刊种类繁多,综合类杂志,如:《文化杂志》、《半月文萃》;科学文化类杂志,如《乐群》;政治杂志,如:《朝鲜义勇队通讯》;文学类杂志,如:《诗创作》、《文学译报》;艺术类杂志,如:《新音乐》、《木艺》、《戏剧春秋》。在这些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