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熔融纺丝成形.PPT

  1. 1、本文档共1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通过熔融纺丝成形

* 一、纺织品阻燃法规 随着阻燃技术研究的同时,国外就制订了相关的阻燃纺织品法规。如著名的DOCFF3-71“儿童睡衣的可燃性标准”,是美国在1971年制订的商业部标准。其它如飞机内装饰材料、室内装饰织物、地毯等各国均有相应的产品阻燃标准。我国民航系统也已制订了“TY-2500-0009机务通告”及“HB5875-85民用飞机机舱内部非金属材料阻燃要求和试验方法”的标准;阻燃装饰织物的阻燃标准也已颁布实施,将大大推动和促进纺织品阻燃技术研究的深入。 * 二、阻燃性能的测试方法及标准 基本试验方法 限氧指数法 表面燃烧试验法 其它测试方法 * 基本试验方法 垂直法 倾斜法 水平法 * 限氧指数法 LOI=O2/(O2+N2)×100% 所谓限氧指数(limiting oxygen index,简称氧指数),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使材料恰好能保持燃烧状态所需氧氮混合气体中氧的最低浓度,用LOI表示: * 表面燃烧试验法 对于铺地纺织品,可用热辐射源法或片剂法。热辐射源法是用一块以可燃气为燃料的热辐射板,与水平放置的铺地试验成300倾斜,并面向试验。由热辐射板作出标准辐射热通量曲线,而后按规定的方法点燃试验,测出试验的临界辐射热通量CRF和试验特定位置上的30分钟辐射热通量值RF-30。片剂法是用六亚甲基四胺片剂作火源,测量炭化面积。 * 其它测试方法 墙角试验 锥形量热计CONE 利用热分析 背景知识 细菌纤维素的TG-DTG曲线 * * * * * 湿纺法以羟甲基为端基的热固性酚醛树脂为起始原料,通过湿法纺丝成形,然后加热交联成为体型结构的酚醛纤维。湿纺一般用聚乙烯醇为纤维成形载体,与羟甲基为端基的水溶性酚醛树脂混合纺丝,凝固浴为少量硼酸(约3%)的50℃饱和硫酸钠水溶液(pH=2)。 湿纺法 * 工艺流程如下: * 碳纤维 碳纤维是纤维状的碳材料,其化学组成中碳元素占总质量的90%以上。碳纤维具有一般碳素材料的特性,如耐高温、耐摩擦、导电等,但其外形柔软,可加工成各种织物。,且沿着纤维轴的方向具有很高的刚性和强度。碳纤维主要的用途是作为增强复合材料,在宇宙飞船、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导弹、原子能、航空及特殊行业均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 按所用原料的不同,碳纤维可分为: 聚丙烯 腈基碳纤维 沥青基碳纤维 纤维素基碳纤维 酚醛树脂基碳纤维 其他有机纤维基碳纤维 *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制造主要包括聚丙烯腈原丝的制备、原丝的预氧化、预氧化丝的炭化或进一步石墨化和碳纤维的后处理四个主要环节。 * 工艺流程如下 * 沥青基碳纤维的制造成本相对较低。沥青是一种以缩合多环芳烃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低分子烃类混合物,也含有少量氧、硫或氮的混合物,一般含碳量都大于70%。 沥青基碳纤维生产的困难在于沥青属于热塑性物质,纺丝后在较高温度下一般难以维持丝状状态,从而给后续的炭化处理带来困难。因此可先对沥青进行热固性处理,然后熔融纺丝、炭化、石墨化得到纤维。 * 不同性能沥青基碳纤维生产工艺流程 * 黏胶基碳纤维是以黏胶纤维为原料生产的。黏胶纤维属热固性纤维,其高温分解后的含碳量随进行低温氧化(稳定化)或在炭化剂(如HCl、ZnCl2或AlCl3)存在下的热处理而增高。纤维素高温热分解化学过程相当复杂,但基本上可分为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物理吸附水的解吸(25~150℃); 第二阶段:纤维素单元的脱水(150~240℃); 第三阶段:糖苷环的破坏(240~400℃); 第四阶段:石墨结构的生成(400℃)。 * 黏胶原丝→加捻→稳定化处理→干燥、低温炭化→卷绕→高温炭化→络筒→制造复合材料 黏胶基碳纤维的制造工艺流程如下: * 第六节 织物阻燃整理 织物阻燃整理的一般方法 纤维素纤维织物的阻燃整理 蛋白质纤维织物的阻燃整理 合成纤维织物的阻燃整理 混纺织物的阻燃整理 * 一、织物阻燃整理的一般方法 浸渍烘燥法 浸轧焙烘法 涂层法 织物的阻燃整理方法应根据织物的组织结构、最终用途和阻燃性能要求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有三种阻燃整理工艺: * 浸渍烘燥法 浸渍烘燥法又称吸尽法,是将织物用含有阻燃剂的整理液浸渍一定时间后烘燥,使阻燃剂浸透于纤维和纤维表面,阻燃剂与纤维分子间靠非极性范德华力吸附。一般来说,浸渍烘燥法所获得的阻燃效果是不耐久的,水洗后阻燃剂将脱落,织物失去阻燃效果。 * 浸轧焙烘法 浸轧焙烘法的工艺流程为浸轧→烘燥→焙烘→水洗后处理。浸轧液一般由阻燃剂、交联剂、催化剂、添加剂及表面活性剂等组成,轧余率根据织物种类、阻燃性能要求来确定,烘燥一般在100℃左右进行,焙烘温度根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