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身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定稿].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墩身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定稿]

目 录 一、编制依据…………………………………………………………………………1 1.1设计施工图纸……………………………………………………………………1 1.2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1 二、工程概况…………………………………………………………………………1 2.1工程范围………………………………………………………………………… 1 2.2线路地理位置…………………………………………………………………… 1 2.3工程量统计……………………………………………………………………… 1 三、墩身混凝土施工………………………………………………………………… 1 1、 混凝土配合比要求……………………………………………………………… 1 2、 温控措施………………………………………………………………………… 2 3、 质量控制及检验………………………………………………………………… 5 3.1 控制标准…………………………………………………………………………5 3.2质量检测………………………………………………………………………… 7 4、安全及环保要求………………………………………………………………… 8 4.1 安全要求…………………………………………………………………………8 4.2 环保要求…………………………………………………………………………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1设计施工图纸:中铁大桥勘察设计院 《八盘峡黄河特大桥施工图》总体及下部结构(二) 1.2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J1155-2011) 《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上册)(TB10402.1-2003)。 《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下册)(TB10401.2-2003)。 《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铁道部令第25号)。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40号文)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范围 本段工程为新建兰新第二双线LXS-1标八盘峡黄河特大桥,起点里程DK37+308.272,终点里程DK38+640.372,线路全长1.3321公里。 2.2线路地理位置 桥址从八盘峡水库库区通过。下游距湟水河口约1.8 km,距八盘峡水电站5.5 km,距既有兰青线新建黄河特大桥约1.49 km,上游距焦家川黄河公路大桥1.85 km。桥位处黄河两岸分布有阶地,大多为果树林,阶地之外为低山。桥址河段地形平坦开阔,河水平静,水面开阔,河宽约284米,主河槽最大水深约13m,流速不足0.5m/s。黄河通航等级为Ⅴ级。 三、墩身混凝土施工 1、 混凝土配合比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实际施工时所采用的砂石料、水泥、粉煤灰及外加剂的性能进行配合比试验,确定最佳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应遵循以下总的原则:大体积混凝土应采用低水化热水泥,通过采用“双掺技术”(即掺加粉煤灰及外加剂),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等措施,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减小混凝土的水化热。混凝土具体配合比要求如下: ①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40和C40(D2)混凝土。 ②混凝土外加剂要具有缓凝和减水作用。 ③为了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防止墩身混凝土产生裂缝,在墩身底部5米以上的墩身周围每隔3米对称交错布置直径20cm的通风孔。 ④初凝时间:大于6h; ⑤粗骨料粒径:5~31.5mm连续级配碎石。 ⑥细骨料:中砂。 2、温控措施 为避免墩身表面出现温度裂缝,我部拟采用如下温度控制措施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温度控制及防止裂缝的主要措施: 1)、采用低水化热混凝土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混凝土施工时,除应满足混凝土强度、抗冻、抗渗等主要指标外,还应使混凝土达到均质性指标。同时还应加强其它环节的控制,如优化施工工艺,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抗裂能力等。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选用低水化热的硅酸盐水泥,减小混凝土的水化热峰值,以减少墩身混凝土的表面裂缝。适量掺入粉煤灰以减少水泥用量,有利于降低水化热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使用高效减水剂以便有效地减少水泥用量,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水化热。 2)、混凝土最高温度控制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应采取必要的温控措施,使大体积混凝土实际出现的最高温度不超过规范允许的最高温度。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实际最高温度的有效措施是降低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减少胶凝材料的水化热。控制混凝土最高温度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 \* GB2 ⑴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实际出现的最高温度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最有效的措施是降低混凝土浇筑温

文档评论(0)

beoe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