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古代中庸思想建筑设计研究
基于古代中庸思想建筑设计研究
[摘 要] 中国传统中庸思想中的处事方式,一直都是追求“和谐”的终极目标。虽然这些思想、理念与现实生活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但从古代的建筑设计中就可以看出古人一直在追求并实现着这个理想。作为现代的建筑设计师,都应该肩负起历史的使命,响应人民的召唤,积极投身到建筑创作的活动当中,用实践去检验,去淘汰,去磨砺出时代的精品。同时积累、总结、反思宝贵的实践经验,把它加以升华,又产生新的思想、理念去指导新的建筑设计活动,形成一个良性的双向循环过程,一步步接近中庸“和谐”这一大同理想。
[关键词] 中庸思想 建筑设计 和谐
纵观古今中外建筑设计的历史脉络,其发展基本上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即建筑思想→建筑理念→建筑营造。可用大树来作一形象比喻:建筑思想是根系,建筑理念是树干,建筑风格是枝叶,枝繁叶茂只是外在的表现,根系才是源头,生命力之所在。如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在著名的《建筑十书》里提出的坚固耐久,便利实用,美丽悦目三原则,应该是受到当时古罗马人极力倡导并践行的实用主义思想影响。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自成一系,其指导思想和理念原则与中国古代中庸思想的形成无不密切相关,在建筑设计中只要抓住中庸思想的核心就能找到了一把打开理解前者大门的钥匙。
一、中国古代中庸思想产生的想象基础
中国古人对天地宇宙的思索和追问产生很早,在古人心目中,天穹是圆的,就像一个斗笠或天盖,宇宙有一个固定不变的中心的,那就是北极,即太一、太极。“以北极和北斗为中心,列星环布,运行不已,日月也是如此,随天体旋转而东升西坠。因此,永恒不动的北极……被视为‘天’之枢纽和中心,并拥有至高无上的‘一’的地位;随季节转动斗柄的北斗,被视为‘天意’的发布者,操纵着季节的变换,安排着人世的时间……”古人心目中的世界是一个和谐对称的整体,而且是由一个中心向四方无限延伸的、对称、整齐的空间构成的整体。他们认为,宇宙的中心“一”具有绝对性和终极性,是一切事物产生的根源,也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枢纽。故《易。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古人解释世间一切现象的起点在于“太一”这个中心,由“一”而产生了天地阴阳,再而有四季、五行、八方、十二时等因素,在对地理空间的想象上也是如此。
固然这些只是当时人基于自己的经验对宇宙空间和世界格局的想象,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古人心目中有个根深蒂固的“中心”的观念,这个观念似乎是不言而喻、不证自明的。我们不妨推想古人将这种外在的宇宙空间中心观念投射到自己的内心,便形成了和谐的中庸思想。《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也许正与古人心目中的具有绝对性和终极性的“中心”的宇宙空间观念有关。
二、古代建筑设计中的中庸思想
对建筑设计来讲,“中庸”既是一种目标,也是一种设计思考问题的方法,具有均衡、和谐之美的“中庸建筑”是建筑设计的最高境界。中国古代建筑活动践行天人合一思想主要是通过追求建筑与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来实现的。
1、藏风聚水,择地而居
晋郭璞最早提出风水一词:“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中国古人把风水称为堪舆,也叫地理:堪(观察天),舆(勘察地),风(空气空间),水(水文水质),地(地形地质)理(的研究分析理论)。风水学的核心思想无疑就是天人合一。
依山傍水是风水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山体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没有水,人就不能生存。如湖南岳阳渭洞乡张谷英村,三面群山环绕,五百里幕阜山余脉绵延至此,在东北西三方突起三座大峰,如三大花瓣拥成一朵莲花,奥中有旷,南面临水,房屋隐于万树丛中。明代宣德年间,张谷英来这里定居,五百年来发展成六百多户,三千多人的显赫大族,全村八百多间房子串通一气,男女老幼尊卑有序,丰衣足食,过着安宁祥和的生活。
2、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中国古代绝妙处主要在于把自然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移到庭院里再现,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铺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体现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达到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和谐理想境界。江南四大名园之一的苏州留园占地30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综合江南造园艺术,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手法,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