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ppt

第1节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节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教育部文件 教师[2004]9号 本讲主要内容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解读 二、关于信息素养 三、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四、教育技术概念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解读 2004 年12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标准》的研制和实施契合了基础教育信息化这一国际共识。它分别从“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等方面提出教育技术的能力要求并开展能力建设,将为教育技术在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普遍应用提供必要的师资基础和必要的政策保障。 由于面向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三个标准的整体结构相同,所以, 下文将以面向“教学人员”的标准为例,解读标准的内容结构。 1、以“意识与态度”为动力 1、以“意识与态度”为动力 “意识与态度” 既是能力建设的原动力,也是培养反思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长期动力,意识到教育技术的重要价值是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这一系统的重要动力系统。 (1)“重要性的认识”:从宏观到微观、从国家到个体,全面认识教育技术的价值。 《标准》在“重要性的认识”中,依次从“教育技术的国家价值”、“教育技术的教师专业发展价值”、“教育技术的人才培养价值” 等三个层次提出了要求,引导教师从宏观到微观分析教育技术的实际价值,并最终落实到教育的最终目标——人才培养上。 《标准》原文: 第一部分 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一、意识与态度 (一) 重要性的认识 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2)“应用意识”:从满足现有教学需求到促进教学改革、从关注教学到关注学习、从现有技术到技术发展——多维度、分层次理解教育技术的价值。 《标准》原文: (二)应用意识 1.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 3.具有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 4.具有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 (3)“评价与反思”:反思过程与反思结果相结合,通过反思促进应用实效。 《标准》在“评价与反思”中,要求教师形成对各类教学资源(广义的“资源”既包括技术设备,也包括各类资料;既包括现代信息技术,也包括传统教育技术)和教学过程中教育技术的应用过程及其应用实效的反思习惯,引导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反思,通过反思落实实效。 《标准》原文: (三)评价与反思 1.具有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具有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具有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终身学习”:从“学习对象”和“学习工具”两个角度审视教育技术在教师的专业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学习的终身发展过程,教育技术既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学习对象”, 也是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有力工具。《标准》有关“终身学习”的规定,目的在于实现教育技术在教师专业终身发展中的双重价值。 《标准》原文: (四)终身学习 1.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完善自身素质结构的意识与态度。 2.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意识与态度。 2、以“知识技能”为基础 要理解和建构教育技术的“知识与技能”,教师应该结合已有知识和教学经验,建构面向实践的教育技术知识图式和富有认知灵活性的教育技术技能。 《标准》原文: 二、知识与技能 (一)基本知识 1.了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2.理解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 3.掌握教育技术理论的基本内容。 4.了解基本的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二)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 2.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 3.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 4.掌握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 5.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3、以“应用创新”为目标 《标准》原文: 三、应用与创新 (一)教学设计与实施 1.能够正确地描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并能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2.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 3.能为学生提供各种运用技术进行实践的机会,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能应用技术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二)教学支持与管理 1.能够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 2.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3.能在教学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che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