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幼儿教师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之探究
幼兒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探究
壹、 緒論
傳統的教學,教師是權威者的角色,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很多研
究都顯示這樣的教學,學生不能真正了解所學習的知識,也不會將所學加以
應用(Carey, 1986; Driver, 1990; Driver Bell, 1986; Yager Lutz ,
1994)。然而這樣的教學,在今日仍然相當普遍。
Goodlad(1983)調查一千多個公立學校教師之教學,發現大多數教師的
教學講述佔了絕大部分的時間,剩餘的是讓學生做教師指定的紙筆作業。換
句話說,學生大都只是在聽講或單獨做作業,很少去計畫或啟動自己的學
習,也很少去思考所學知識的意義,他指出這樣的教學是單調的,不能啟發
學生智能的。
從一九八○年代以來,國外學者對教育革新的呼聲不斷,教學改變成為
重要的研究課題,教師信念(beliefs)的研究也因此受到重視,有些研究發
現教師信念與教學行為有著密切的關係(Bauch, 1984),另有些研究發現教
師信念與教學行為並非一致(谷瑞勉, 民90; 蔡敏玲, 民90; King, Shumow
Lietz, 2001),還有些研究則發現教師信念與教學行為是否一致須視教師所
持有的信念而定(Fischler, 1994; Richardson, Anders, Tidwell, Lloyd,
1991)。
綜合這些研究發現:擁有傳統、灌輸取向教學信念的教師,其教學信念
與教學行為較為一致,但是教學信念開始脫離傳統、灌輸取向者,其教學信
念與教學行為較不一致。
最近十多年來,國內幼兒教育蓬勃發展。各種新的教學理論被引進或推
廣,例如開放教育、後皮亞傑理論、Vygotsky理論。各種課程模式也被嘗試
應用於教學之中,例如:High/Scope課程、方案課程、適性發展的課程。目
1
前已有幾個幼稚園將教學實施情形加以發表,並且獲得熱烈的迴響。
這些新的教學理論或課程模式大都強調:教學是師生合作建構意義的歷
程,而非單向灌輸知識的活動,教師應配合幼兒的興趣與發展設計課程與進
行教學,幼兒是能主動學習的,在幼兒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是扮演引導而非
主導的角色,教師宜透過各種方式引導幼兒去建構知識。
國內師資培育機構都開設了相關的課程,讓學生認識這些理論。接受師
資培育課程的學生,多少都知道了這些理論。現職幼師透過研習活動或在職
進修,也認識了這些理論。但是他們是否真正了解這些理論?這些理論是否
經過教師的思考建構而成為個人的教學信念?當教學信念開始轉變之際,教
學行為是否隨之轉變?
因為教授「教育實習」及參與幼稚園評鑑,筆者經常有機會觀察到附近
幼稚園的教學實況。筆者發現雖然大多數幼稚園教室情境規劃與佈置,較以
往為進步,有些教師也規劃了分組或自由遊戲的時段,但是大多數教師之教
學似乎仍然是以教師主導的情形居多,這其中不乏近幾年來才從師院幼教系
畢業或經由在職進修取得幼教系學士學位者。然而「教育實習」的參觀或評
鑑都只是看到教學的片段,自不宜以偏概全驟下斷語。
基於上述,筆者擬透過較為深入的觀察與訪談去探究教師信念與教學行
為的一致性。
雖然國內已有研究顯示幼兒教師之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並非一致,但是
谷瑞勉(民90)的研究是以新手教師為研究對象,而蔡敏玲的研究只針對作
品分享時段進行觀察,本研究擬以資深教師為對象,從近年來各幼教理論所
共有的觀點 ─知識是透過學習者主動建構而得的─ 去探究幼兒教師之信
念,並從不同時段的教學觀察去探究其實際教學行為,由此去了解此二者之
間是否存在著一致性。
貳、文獻探討
2
一、信念之意義與內涵
何謂信念?學者的看法不一。有關信念的研究主要有兩個取向:其中之
一是探究信念與概念及道德發展之關係,這個取向的研究者主張信念系統
(belief systems)猶如心理的過濾系統,它負責對訊息的選擇注意以及決定
接收或拒絕。另一取向則是探究信念的態度層面,這個取向的研究者則認為
信念是一組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