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微信使用与社会资本实证研究.docVIP

大学生微信使用与社会资本实证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生微信使用与社会资本实证研究

大学生微信使用与社会资本实证研究   摘要:近年来微信在我国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民涌入微信平台。大学生是微信上活跃的群体,微信成为大学生积累社会资本的重要工具。通过长期的观察和访谈发现:微信平台上形成了一个以“己”为中心、强关系为主的小圈子,小圈子中个体间信任度和互惠程度较高,社交规模小且封闭;过多强关系带来信息窄化和群体同质,基于亲缘关系维系的小圈子带来社交网络的封闭性,封闭的小圈子带来结构洞,束缚了其社会资本的提升。   关键词:微信;社会资本;观察研究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编码: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7.01.011   微信自2011年诞生以来,在我国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民涌入微信平台,截至2014年7月底,微信用户账号已突破8亿,成为最为流行的社交网络。大学生文化程度相对较高,闲暇时间较多,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是微信平台上非常活跃的用户群体。而研究生是大学生群体中高层次的组成部分,更有意识地进行自主网络社交,研究生即将进入社会,微信成为积累社会资本的重要工具,但是微信是否正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有强大的社交功能?微信使用中又有什么局限?又应该如何规避呢?目前,微信的相关研究集中于使用行为和心理,几乎没有将大学生微信使用与社会资本联系起来的研究。本文通过对12位在校硕士研究生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观察记录,辅以深度访谈,试图发现大学生微信朋友圈的基本特征,以及其对社会资本的影响,以期重新认识微信的价值和局限。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的“大学生”主要指在校大学生。由于硕士研究生相对成熟,也更加注重积累社会资本,所以将样本定位于硕士研究生。由于社会科学类(文史类、经管类和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时间比较充裕,表达能力较强,在微信上花费了更多时间,所以本文的样本聚焦于社会科学类硕士研究生。南昌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211重点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研究生教育也居于中等水平,在中国高校中比较有代表性,所以本文的研究样本从南昌大学抽取。   在样本规模上分别选取文史类4名、经管类4名和艺术类4名共12个样本。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观察法,研究者和样本成为好朋友,对样本日常的微信使用情况和日常生活进行观察记录,时长2个月;同时配以深度访谈,深入了解样本使用微信的行为、习惯、态度及其关系网络。   1.2 量化指标   在“微信使用”方面,本文将其可操作化为样本使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微信好友、朋友圈和主动搜索好友的情况。具体如下:   (1)微信公众号:包括关注的数量、类型、阅读频率较高的公众号和每天花费的时间;   (2)微信群:包括群数量、群规模、群友认识数量和群类别;   (3)微信好友:包括好友数量、类别、联系频率;   (4)朋友圈:包括看朋友圈时长、更新频率和收获;   (5)主动搜索好友的情况:利用搜索及摇一摇寻找新朋友的频率。   在已有研究和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将“社会资本”概念可操作化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程度、人与人之间的互惠程度和个体社交网络规模三个量化指标。采用李克特量表,依次为“非常不赞同、不赞同、一般、赞同、非常赞同”五个测量层次。   2 研究发现   2.1 微信形成以“己”为中心、强关系为主的小圈子   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格拉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的“弱连接理论”认为:人际关系网可分为强关系网络和弱关系网络,强关系是指个人所处的社会网络中同质性较强,人与人的关系紧密,人际关系依赖很强的情感因素加以维系。而微信最初的定位正是以强关系为主,弱关系为辅,所以个体在微信上的关系网络主要以亲戚、同学、老师和同事等强关系为主。经过对12个样本的观察和访谈发现,样本已经形成了以“己”为中心、强关系为主的小圈子,具体表?F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微信好友方面,强关系占大多数,但常联系好友较少。   在对样本的访谈中发现,其好友中,以同学和亲戚为主的强关系占了至少68.6%,特别是同学占了绝大多数;但是好友中每周至少联系1次的好友较少,最多不超过20个。可见,在以个体为中心所形成的以强关系为主的小圈子中,个体经常进行互动的好友并不多,好友之间自我表露较少,处于一种“重连接轻沟通的状态”(具体如表2)。   值得一提的是,在访谈中发现,样本每天看朋友圈花费的时间最多不超过一个小时,样本的一些好友几乎不发朋友圈,所以有时候都不知道某人竟然是自己的好友。可见,一些微信好友虽是强关系群体,但是如果不主动进行互动或更新朋友圈,则很可能被淹没在微信人际网络之中。   第二,在微信群方面,群少群小且以强关系为主。   在对样本的观察和访谈中发现,样本加入的微信群数量较少,主要以同学群为主,至少占了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