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诺族砍刀布在服饰中应用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诺族砍刀布在服饰中应用研究

基诺族砍刀布在服饰中应用研究   摘要:基诺族是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其服装款式简洁,特色织物“砍刀布”亦有着符合现代审美的特征。本文以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基诺族服饰藏品为依托,研究砍刀布在基诺族传统服饰中的应用,并试将砍刀布这一传统织物运用在现代休闲背包的设计中。   关键词:基?Z族 砍刀布 服饰 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4-0010-04   前言   基诺族服饰有着男子“麻布短衣裤,以红黑藤篾缠腰及足”,女子“麻布短衣筒裙”的习俗,其特色织物砍刀布的织造也保留着古朴的文化风貌,色彩搭配简洁淡雅,因其特殊的视觉效果成为基诺族的显著标识,是弥足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他们将生活习俗、文化与宗教观念融入到了砍刀布及传统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的特殊审美与精神内涵。   一、基诺族的历史与文化   基诺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乡及四邻的山区(图1),是当地的古老民族,基诺乡过去称为基诺山。“基诺”是他们的自称,过去汉语多音译为“攸乐”,意为“跟在舅舅后边”,引申意为“尊崇舅舅的民族”。基诺族无本民族文字,使用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主要从事农业,其经济作物是茶。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基诺族人口有22124人。   基诺族宗拜太阳,从生活的许多方面都能体现他们的信仰,例如上衣的背后、帽子和挎包上常绣有太阳的图案,太阳鼓则是民俗活动中重要的法器。基诺族认为万物皆有魂,就算是谷子也有谷魂。所以吃饭时饭要留一些在甑子里,就算是没有吃饱也不能将饭盛尽,因为一旦甑子空了,谷魂就会飞走,人也就没有食物了。这与苗族服饰中常用的“留白”手法存在着相似的生活哲学,在苗族服饰中常常会发现没有完成的蜡染或刺绣,一说是为了自己来世可以认得刺绣针法;二说是为了表达一种延续不断的意愿,可见西南少数民族的古老思想体系中有着相通之处。   二、基诺族砍刀布的来源与工艺   (一)基诺族服饰及砍刀布的来源   基诺族人口较少,基诺山各个自然村之间的服饰有着细微的区别,但都有运用砍刀布来制作服饰的习俗(图2)。砍刀布是基诺族制作传统纺织品的基本布料,用腰机手工纺织而成,因织造时用砍刀式的木板将纬线推紧而得名。通过查阅基诺族文化研究方面的文章,例如杜玉亭、杨德?]、邓启耀、郑晓云等的著作和论述,关于基诺族服饰与砍刀布的起源有以下比较典型的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来源于女神“阿莫小白”的传说。基诺族将创世者阿莫小白奉为女神,人们模仿她的装束用砍刀布缝制了白色的三角尖帽和衣裙,成为了基诺族的代表性服饰;第二种说法是来源于“巴里”(恋人)的传说。基诺族小伙子在拯救心上人的过程中双方服装上留下了痕迹(例如红色条纹的血迹、黑色条纹的木炭痕迹),后世男女为了纪念他们将这些痕迹装饰在服饰中,这也是砍刀布的色彩来源;第三种说法是来源于图腾崇拜的相关传说。衣身所镶各色布条分别代表不同的祖先之灵:镶九条是纪念男性祖先,镶七条是纪念女性祖先。此外布条的镶嵌也起着耐磨、加固的作用,保护砍刀布的边缘减少磨损。早期基诺族的服饰中装饰纹样较少,以素色条纹砍刀布为主,随着和周围少数民族的沟通与交流,砍刀布上也渐渐增加了刺绣作为装饰。   (二)砍刀布的工艺   1.织造:基诺族妇女善于纺织,农闲时常常席地而坐织造砍刀布。织布时她们将经线的一端绑在自己的腰上,另一端绑在对面的两根木棒上,纬线绕在竹木梭上。她们用双手持梭在经线间穿行,每次穿梭都用砍刀式的木板推紧纬线,砍刀布也因此得名。砍刀布的底布为手捻粗白线,纱线经过米汤上浆变得挺括,虽不润滑,但却厚实耐用。砍刀布最初以素白色为佳,后来渐渐加上了粗细不一的直纹条饰。   2.染色:砍刀布织锦线的染色工艺有其独特之处,均为植物染色。例如染黑(青)线采板蓝根鲜叶泡化去渣,加入石灰水制成蓝靛染液,线的颜色深浅随浸泡次数和时间而定;染黄线采鼠鞠草与线同煮;染绿线采一种藤“阿纽克帕”和一种树“资夺帕”的鲜叶与线同煮,加石灰水少许;染红线用“阿纳切”树根、“朴腊突”树皮和红高粱壳,加石灰水与线同煮。所有的颜色都取自当地的植物,与当地环境息息相关,这也是形成砍刀布独特色彩的重要原因。   3.构成:砍刀布色彩构成有着稳定、和谐的美感,其色调质朴、形式简洁,有强烈的辨识度和浓郁的民族特色。砍刀布上的条纹有宽窄之分,宽纹以强烈的对比色配置,常为等距的黑、红、蓝进行排列,具有明快的风格(图3),常用来制作女子上衣;窄纹砍刀布则与相关同类色形成了典雅、协调的格调,常以未经漂白的白色棉线作为主色,色彩偏向象牙白和米色,这种纯净的底色可将不同的色彩统一其中,产生和谐明快的效果,其色彩运用充满着现代设计的原理(图4、5、6),常用来制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