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依恋模式与生活压力感应对方式和负性情绪关系.docVIP

大学生依恋模式与生活压力感应对方式和负性情绪关系.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生依恋模式与生活压力感应对方式和负性情绪关系

大学生依恋模式与生活压力感应对方式和负性情绪关系   【摘 要】 目的:探讨大学生依恋模式与生活压力感、应对方式和负性情绪的关系。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负性情绪量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及自编压力感问卷对8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焦虑型和惧怕型大学生的学业压力、人际压力、经济压力得分均高于安全型和回避型(如焦虑型与安全型得分分别为:14.6±4.0/12.2±3.4、11.0±4.3/8.8±3.1、11.6±4.5/9.4±3.3,P均0.001);(2)安全型和回避型大学生解决问题得分高于惧怕型和焦虑型(8.8±2.3、8.6±2.3/8.1±2.5、7.8±2.4,P0.001),安全型和焦虑型求助得分高于惧怕型和回避型(5.8±2.3、5.7±2.4/4.7±2.3、4.6±2.4,P0.001),焦虑型和惧怕型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得分均高于安全型和回避型(如自责:4.1±2.3、3.9±2.3/2.7±1.6、3.2±2.0,P0.001);(3)焦虑型和惧怕型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得分均高于安全型和回避型(如抑郁得分:37.3±10.9、36.4±9.8/28.5±11.1、31.2±10.9,P0.001),回避型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得分高于安全型(31.2±10.9/28.5±11.1,41.9±8.9/38.9±8.5,P0.001)。结论:消极的自我模型导致个体产生更大的压力感和更多的负性情绪,面对生活压力更多采取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策略;积极的自我模型使个体产生较少的压力感和负性情绪,更多采取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积极的他人模型导致个体面对生活压力更多采取求助的应对策略;消极的他人模型导致个体在压力下会产生更多的负性情绪。   【关键词】 依恋;大学生;压力感;应对策略;负性情绪;横断面研究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05-0348-05      婴儿对父母的依恋会在其成长过程中逐渐内化,形成稳定的内部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会影响个体一生中与各种亲密他人的关系以及压力应对的整个过程及其结果。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式包括两个因素[1]:自我模型和他人模型。Brennan等人[2]根据依恋的焦虑-回避维度(对应于“自我模型”-“他人模型”)将成人依恋划分为四种类型:安全型(低焦虑和低回避)、回避型(低焦虑和高回避) 、焦虑型(高焦虑和低回避)和惧怕型(高焦虑和高回避)。   近年来,国外的研究开始更多地关注在亲密关系(如婚恋)中,依恋与压力应对、负性情绪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安全型依恋的个体对压力事件的威胁性评估较低并且对于自身应对压力的能力具有比较乐观的预期,另外,他们对积极情绪记忆的提取速度要快于消极情绪记忆[3-5];回避型个体往往通过自身努力使自己远离困扰,很少采取求助他人的应对策略等[3-5];焦虑型的个体更关注自己的压力感受,并采取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策略来应对压力,由此更加重了压力的困扰[4-6]。另有研究表明,来自亲密关系以外的压力事件或信息也可能激活依恋系统,从而对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产生影响[7]。国内有关成人依恋的研究较少,探讨亲密关系以外的一般生活压力的依恋研究尤为少见。本文探讨大学生依恋对压力感及其应对策略、负性情绪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匹配文理科、整班施测的方法,在北京六所大学(3所为国家重点大学,3所为非重点大学)各发放问卷160份,共发放问卷960份,回收有效问卷800份,有效率为83.3%。其中男生349人,女生451人;文科生372人,理科生428人;大一74人,大二418人,大三270人,大四38人;平均年龄20.5+1.5岁。   1.2工具   1.2.1自编压力感问卷 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编制压力感问卷初稿,共18题。通过前测(样本为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185名),删去在因素分析中不符合预设维度(学业、人际和经济)的三个题目,其余题目维度划分良好,且载荷均在0.50以上。正式施测的压力感问卷分为学业压力(含学业自身、担心将来和家人期望)、人际压力(含家人关系、朋友关系)、经济压力(含目前费用、打工赚钱和经济保障)三个分量表,共15题,采用5点评定,从“1没有压力”到“5极度压力”。该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8,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学业压力 0.72,经济压力 0.84,人际压力0.61。   1.2.2应对方式问卷[8] 共62题,包含6个分量表: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每题有 “是”或“否” 两个选项,各记1分和0分。得分越高即表示该应对方式使用越多。   1.2.3负性情绪量表 包括抑郁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