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活力课堂多维构建.docVIP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活力课堂多维构建

大学活力课堂多维构建   摘 要:当下大学课堂的主要困境在于活力的缺乏。缺乏活力的课堂就是师生倦怠,情绪低落,认知迟钝的课堂。课堂缺乏活力是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漠视了“两仪四维”的课堂主客体关系,以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应对多维的教师、学生与已知、未知之间的关系。大学活力课堂需要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自我参与,自我选择来实现自我。建构大学活力课堂需要创设“四自”课堂氛围、树立“三生”课堂理念、运用“二体”施教方式、贯穿“一对”课堂机制,从而赋予课堂活力。   关键词:活力;课堂;建构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5)01-0124-05   一、 引言:大学课堂之困――活力缺乏   当下的中国大学总体上不缺设备了,师资也越发强了,可是各种不满意的声音还是不绝于耳。社会不满意学校:教育质量进步缓慢;学校不满意教师: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依旧蹒跚;教师不满意学生:个体综合素质每况愈下,高效课堂难以为继;学生似乎也不满意,他们在不满意什么呢?社会的不满,学校的困境,教师的怨气等等,所有的这一切,症结都在于学生,能否化解亦在于学生。因而学生才是中国大学之希望,我们怎能不关注学生的不满?学生到底怎么了?老师们经常这样评价课堂中的学生:人来了却心不在焉,课堂死气沉沉。学生经常对教师的课堂提出希望:课堂太沉闷,枯燥,不好“玩”。人来了,心不在,教师无奈,学生痛苦,课堂失真,学校莫名,老师忙于点到,学生疲于应到,何其累也!   学生为什么会心不在焉?用学生自己的话说就是不好“玩”,所以课堂才会死气沉沉。学生虽身在课堂,心却不在。这样的课堂必然没有活力?汉语词典对活力解释:旺盛的生命力。活力由三个维度的能量组成,即体力、情绪能量、认知灵敏性。于是缺乏活力的课堂就是师生倦怠,情绪低落,认知迟钝的课堂。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课堂失去了活力?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刻详查,细细反思的现象和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心归课堂,心属课堂?激发课堂活力正是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并为之努力的方向,是我们教学工作的中心和重心。   二、反思:当下课堂教学对“两仪四维”的课堂主客体关系的漠视   所谓“两仪四维”是指将课堂主体(人)和客体(知识)分别划作两种类型,而将它们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从四个维度来理解(如图1所示)。我们将课堂用圆圈表示,用纵轴将课堂中的主体划分为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左半圆为教师,右半圆为学生。然后将课堂知识用影音和空白区分,分别表示已知(影音)和未知(空白)。所以“两仪四维”的课堂主客体关系可以概述为:一是学生知,教师不知;二是学生知,教师不知;三是学生、教师都不知;四是学生和教师都知。而当下的课堂教学往往漠视这种两仪四维态势下的课堂主客体关系,而以不变应万变,即以传统的课堂教学应对变化了的教师、学生与已知、未知之间的关系。而当今社会,海量的信息以及知识的高频更新换代,使得传统的横亘在课堂双主体之间即教师与学生对于课堂中的客体――知识(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只有对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脉络有清醒的认识和详尽的分析,才能及时有效掌控课堂,激发课堂活力。而纵观当下的课堂教学,我们对课堂中愈加复杂的主客体关系知之甚少或是囫囵吞枣,于是对应的课堂教学就与之背道而驰,或者说是张冠李戴,这是导致课堂失去活力的重要原因。   1. 忽视学生知,教师不知:教师不知所云,学生不知所踪,文化反哺沦为空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人无完人,在某些方面,教师有所不知,学生有所知,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如果在课堂中我们忽视这种状况,教师必然教的吃力,学生学的无劲。于是无论何种前提,教师都只是一味地教授,学生只是接受的容器。这不正是我们长久以来大加挞伐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吗,大声疾呼并未唤来这类教学的回心转意,它们依旧深深扎根于某些老师的心底,顽强地生长着。同时,教师越是不知就越是依赖教科书,更有甚者,无书不成堂,岂不闻“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在教师不知,学生知的情况下,学生就可能成为一本书,通过课堂,这本书的厚度和深度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而老师也可能从中学到很多未曾深谙的知识,文化反哺成其可能。如是,课堂活力才能尽显,教师、学生各有所得。   2. 唯视学生不知,教师知:师道尊严太甚,“学而不思”盛行,守旧威压创新   教师知,学生不知,这是天经地义的。然而,正因为此,教师则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是权力的拥护者,学生只是服从。师者固然要传道授业解惑,但并不妨碍“弟子不必不如师”。一味强调师道尊严,缺乏民主平等的教学,教出的学生思想在哪里,思辨在哪里?斯如是,课堂怎能脱离继承与发扬的藩篱,而获创新与创造之羽翼,在求知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而不思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