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铁谱分析技术纳米Cu添加剂减磨机理研究.docVIP

基于铁谱分析技术纳米Cu添加剂减磨机理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铁谱分析技术纳米Cu添加剂减磨机理研究

基于铁谱分析技术纳米Cu添加剂减磨机理研究   摘要:采用磨损试验装置以缸套-活塞环为试验对象进行磨损试验,监测磨损过程,得到活塞环的磨损量和磨粒特征的结果,运用铁谱分析技术研究并提出纳米Cu润滑油添加剂的减磨机理,从而为减少磨损、降低摩擦的相关措施提供技术参考,以减少磨损带来的国民经济损失。   Abstract: The wear test was carried on with cylinder piston by the wear test device, receiving the results of the piston ring wear and abrasive characteristics by monitoring the wear process. The thesis analyzes and puts forward the nano copper lubricating oil additive anti wear mechanism by the ferrography analysis technology, and provides the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the relevant measures to reduce wear and the friction, in order to reduce the los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caused by wear and tear.   关键词:纳米添加剂;减磨机理;铁谱分析技术;磨粒特征   Key words: nano additives;anti wear mechanism;ferrography;particle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TH1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3-0196-03   0 引言   内燃机作为最重要的动力机械,其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比如航空、铁路、机械等[1]。随着生产实践的迅速发展,内燃机的磨损形式呈多样化,磨损程度也越来越深。由于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将纳米材料应用在摩擦学成为纳米摩擦学的重要研究内容[2]。而利用铁谱分析技术进行磨粒特征分析,对润滑磨损故障诊断具有较强的解释性,是研究润滑理论的重要方法。   1 磨损试验   以某内燃机厂生产的活塞环-缸套为试验对象(以下简称活塞环-缸套,型号为4100QB),并以国内昆仑润滑油作为润滑条件,利用铁谱分析技术研究三个磨损期的磨粒特征及活塞环的磨损量,从宏观及微观角度分析纳米Cu润滑油添加剂对磨损的影响。   2 磨损量分析   2.1 未添加纳米金属Cu的磨损实验   2.3 将两种润滑条件下磨损量曲线进行比较分析   如图1所示,从磨损过程分析,CD 20W-50润滑条件下前100分钟为磨合期,从200分钟至600为其稳定磨损期,800分钟进入了严重磨损期,而在CD 20W-50+1%Cu润滑条件下,前60分钟为磨合期,从100分钟以后开始进入稳定磨损期,其稳定磨损期较CD 20W-50润滑条件下稳定磨损期长,1000分钟,曲线斜率突增,磨损加剧,进入严重磨损期。从磨损量分析,磨合初期,CD 20W-50+1%Cu曲线比CD 20W-50曲线斜率大,但是其磨损量小,进入稳定磨损期磨损率都大致不变,整个磨损过程CD 20W-50+1%Cu的磨损量少于CD 20W-50磨损量的1/6。   3 加入纳米金属Cu的铁谱分析   3.1 磨合阶段   从谱片图2-图5中,观察可知磨粒沉积链状均匀分布,出现红色Fe2O3团粒和球形磨粒。通过比较两种润滑状态下磨合期磨粒特征,可以看到,CD 20W-50润滑条件下,其磁力线比加了Cu添加剂的粗密,如图2与图5所示。且从图3与图4比较,可以看到,加了Cu添加剂使磨粒明显减小。   3.2 稳定磨损阶段   将两种润滑条件下200分钟磨粒视场进行比较,CD 20W-50磨粒磁力线较加了添加剂的粗,如图6与图7所示。磨损600分钟后不加添加剂的典型大磨粒约为15μm,而加入金属Cu添加剂的典型大磨粒约为10μm左右,说明纳米微粒Cu使磨损减少。   3.3 严重磨损阶段   试验至800分钟时,如图8所示,磁力沉积链粗大且增多,大磨粒尺寸明显增大,并出现摩擦聚合物。由于高接触应力和循环应力的影响,在磁力线中出现疲劳剥落磨粒。该磨粒表面较为平整,厚度较大。图9为严重滑动磨损磨粒,其大小大于20μm,磨粒表面有严重的划痕。通过下面图片可以分析出,到严重磨损期,不加入添加剂后的摩擦聚合物比加入添加剂的多且大,加入添加剂的严重磨损期大磨粒约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