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犯罪辐射影响及对策研究.docVIP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犯罪辐射影响及对策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犯罪辐射影响及对策研究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犯罪辐射影响及对策研究   摘 要: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犯罪有教育、预防等积极作用,但其给青少年带来的“相对剥离感”、媚俗浅薄的传播内容、不合理的播放模式等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青少年产生辐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分析,总结在大众传媒影响下的政府、学校、家庭多管齐下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大众传媒;青少年犯罪;影响;对策   一、前言   随着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和青少年犯罪率不断攀升,两者的联系日益紧密。大众传媒中的暴力、色情等消极因素很容易导致青少年进行网络犯罪、暴力犯罪等。   二、现代大众传媒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现代大众传媒的特点主要有:传播主体扩大、传播对象广泛而分散、传播的时空跨度大、传播成本降低等。当青少年零距离地接触大众传媒时能收获丰富的资源,各种社交平台使青少年眼花缭乱、难辨善恶真伪。   (一)“拟制环境”中的“相对剥离感”。大众传媒营造了一个“拟制环境”,“拟制环境”成为青少年了解世界的窗口和标尺。“相对剥夺感”是一种群体心理状态,人们参照他人而感受到的一种自身利益被其他利益剥夺的感受。“拟制环境”中追求金钱变成人生至高的价值,使人们处在一种浮躁不安的氛围中。部分青少年开始采取犯罪的手段获取财富,达到自己心中的平衡,而另一些青少年则会将浮躁不安的情绪压抑在心里,在一些诱发事件刺激后,采取极端的方式进行宣泄。   (二)媚俗浅薄的传播内容使青少年极易模仿。大众传媒中的色情、暴力、凶杀画面体现出来的视觉冲击会使青少年心理产生“钝化”,这体现在青少年对色情、暴力、凶杀、贩毒等犯罪司空见惯,而失去泾渭分明的价值判断。   三、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犯罪的辐射影响   (一)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犯罪的积极影响   1.教育和预防作用。任何一种传媒方式或许不能将每一?N正确的行为、高尚的品质传递给每一位青少年,但是大众传媒通过积极的舆论引导,形成良好的“准则边界”,或许使青少年更能自觉得遵守,从而预防犯罪的发生。   2.警示抑制用。青少年的自尊心极强,主观恶性不大,其实施犯罪行为多带有盲目性和冲动性,大众传媒中的这种警告通常能够打消青少年犯罪念头,掐断犯罪的苗头。   3.娱乐舒缓功能。大众传媒往往会设立情感互动栏目,这样的设置可以成为心情压抑的青少年的沟通平台,通过表达自己的困惑并获得有效的解决办法,大众传媒的情感互动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一些有心灵障碍的青少年寻找正确的道路,不至于通过害人害己的犯罪寻求解脱和释怀。   (二)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犯罪的消极影响   1.青少年对媒体的过度依赖。青少年对媒体的过度依赖表现在大众传媒使青少年惰于思考。部分青少年在网络舆论环境中无法找到正确行为的航标,当他们被一些居心叵测的犯罪分子利用而迷失自我。   2.越轨新闻的模仿效应。越轨新闻报道是大众传媒通过对危害社会安全、影响社会稳定的犯罪事件进行报道,这种视觉冲击对潜在犯罪人产生“破窗效应”的消极影响。青少年通过大众传媒了解犯罪,逐渐形成观念和经验,生出模仿的冲动。青少年在这种报道中也会出于好奇而冒险尝试,试图通过与警方“斗智斗勇”的方式获得心理的成就感。   四、对策研究   (一)政策制度设计。一是宏观上平衡大众传媒的自由表达。公权力机关在制度设计可以尝试在表达自由的制度性框架中对大众传媒的管理结构、表达对象、媒介所有权等进行严格的规范和规制,从宏观角度对大众传媒进行调控和综合治理;二是严格规制传播利益链中的主体。首先,对于制作者而言,应该严格把关其制作内容。其次,对于销售者而言,销售者的销售内容不能超过国家对影片、光碟的级别要求。最后,对网络传播领域注重对网站所有者、网站制作者、网吧经营者进行集中管制。   (二)大众传媒自律。首先,加强媒体队伍建设,在媒体队伍中广泛吸纳有法学功底的人员,或者对现有人员进行专业的法律知识教育。其次,转变报道方式,对于犯罪的报道方式上,可淡化具体的残忍、血腥场面描述,增强对青少年群体的人文关怀。再次,合理安排报道比例及时间,在电视台栏目设置上,可以将含有暴力、吸毒、凶杀等画面的节目安排在零点过后,这时候青少年基本已进入休息状态,这样能降低对上述信息的接受频率。   (三)学校、家庭对青少年的教育。家长在给予孩子充分的物质条件后,还应注重精神的交流,防止孩子内心的空缺。学校教育方面,不让分数成为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尺。学校在常规教学中可增设“法治课堂”,通过引导青少年观看法治主题节目来增强青少年的法治理念。   参考文献:   [1] 吴宗宪.西方犯罪学[M].法律出版社,1999.   [2] 梁宁.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与青少年犯罪--以拉斯韦尔的大众传媒功能为视角[J].新南记者,2013.   [3] [英]马丁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