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黄炮制历史沿革作用及应用
大黄炮制历史沿革作用及应用
[摘要] 通过对大黄炮制的历史沿革、炮制作用及应用的探讨,结合现代研究成果,认为生大黄和酒制大黄是最理想的大黄炮制品,可能成为最终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大黄;炮制;发展
[中图分类号]R28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c)-093-02
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imatum L)、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 Maxim.ex Reg)或药用大黄(R.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和根茎。主产于青海、甘肃、四川等地区,野生或栽培,药材以质地坚实、断面“锦纹”明显、红综色、稍有油性、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者为佳。在25种常用中药中,大黄居于前十位[1]。从本草文献可知,大黄的炮制品种在 20种以上,沿用至今的炮制品仍有生大黄、酒大黄、醋大黄、熟大黄、酒熟大黄、大黄炭、清宁片等数种,其中以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最为常用。2005版《中国药典》收载有以上4种炮制品种。大黄作为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历来被各医家所重视,从汉代《金匮玉函经》以后的本草医书中大多见有大黄的多种炮制品,但是在不同时代及不同本草中所载的大黄炮制品的制法及所用的辅料均有不同之处。为了探讨合理的大黄炮制方法,研究其炮制作用,更好地发挥其药用价值,利于临床用药,本文就大黄炮制的历史沿革、炮制作用及应用作一探讨。并为提高大黄的炮制质量及辨证用药作参考。
1 大黄炮制的历史沿革
大黄的炮制品早在汉代就有记载,酒浸、酒洗用于临床,大医家张仲景的《金匮玉函经》有“大黄去皮、酒洗、酒浸、蒸”的记载。梁代陶宏景的《本草经集注》中有“大黄破如米豆、炒至黑”的记载,说明炒大黄这一炮制品从梁代就诞生了。最早的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在过去蒸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七蒸七晒”的炮制方法,从而更加完善了熟大黄的炮制技术。到了唐代,产生了醋蒸、湿纸煨大黄的炮制技术。宋代的《银海指南》中有:“大黄切作小块,用泔水浸透,以侧柏叶铺甑,入大黄蒸过晒干”,这是米泔水制大黄的初步诞生,同时代的《局方》有“大黄或蒸过用,或糖灰中泡熟用,若取猛利,即生焙干用”的说法。《圣济总录》记载的蜜制、姜制则是大黄炮制技术的又一个进步。元明时代提出了酥制,《普济方》中是这样记载的:“绵纹大黄为极细末,陈醋两大碗,砂锅内文武火熬成膏,倾在新砖瓦上,日晒夜露三朝夜,将上药起下,再研如细末用”。同时代的《医林集要》更有独特的主张,提出了童便制,盐制, 红花制,当归制,淡醋制等炮制方法。至今,在沿用以上炮制方法的基础上,已发展有酒炒大黄、醋炒大黄、醋煮大黄、盐炒大黄、砂炒大黄、酒炖大黄、清宁片、大黄炭等[2]。
2 大黄的炮制作用及应用
历代本草对大黄的炮制作用均有评述。《药品化义》记载“大黄气味重浊,直降下行……生用,则能速通肠胃,制熟以酒,性味俱减,仅能缓以润肠。”《本草逢原》记载“若峻用攻下生用,邪气在上,非酒不至,必用酒浸引药至高分,而驱热下行……破瘀血韭汁制。”《汤液本草》记载“大黄,阴中之阴药……酒浸入太阳经,酒洗入阳明经,余经不用酒……大黄须煨,恐寒则伤胃气。”《备急千金要方》记载“产后血块,以大黄和醋熬膏为丸”,是说明大黄醋制后入血分,还有大黄制炭“存性”,功在治吐血,也轻泻血中的邪热之记载。亦有谓生者走后阴,熟者走前阴的说法。李东垣说:“清宁丸是从小便以导湿热,而寻常之酒军非其论比。”在应用大黄及其炮制品时各家亦有论述。《医宗说约》记载“酒浸蒸熟晒干,如此九次,能上达巅顶,治头目疾及久积涸病。治泻痢姜汁拌炒。治伤寒熟结生用,治疮疡热结酒炒。血痢韭菜汁拌晒干。”《本草述钩元》记载“化脾积血块,多用醋熬成膏,其酒浸煨熟者,寒因热用也。”《本草切要》记载“凡蕴热之症,一切火热之大便秘结,必用苦寒,以大黄可也。若跌扑损伤,血有所淤,闭而不行,必加酒炒大黄,又有阳明胃火,腮颊肿痛等,必用姜制大黄,以清痰降火。”《本草正》记载“大黄欲速者生用,泡汤便吞;欲缓者熟用,和药煎服。”《本草新编》记载“欲其上升须加酒制,欲其下行须入芒硝,欲其速驰生用为佳,欲其平调熟煎尤妙……”其余各家论述不再一一列举。
3 大黄炮制的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大黄炮制作用时认为:大黄主要含蒽醌类衍生物(包括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二蒽酮衍生杨(包括番泻苷A、B、C、D)。此外尚含鞣质[3]以及人体所必需的多种金属元素。蒸炖煮制的大黄炮制品,蒽醌类衍生物均减量2/5左右,而苷类基本未受影响。高温炮制的大黄炭成分破坏较大,只保留各类蒽醌衍生物1/3左右[4],番泻苷已不存在。酒制后大黄酸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