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特有财产之处分----兼论最高法院104年台上字.PDFVIP

论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特有财产之处分----兼论最高法院104年台上字.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特有财产之处分----兼论最高法院104年台上字

論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特有財產之處分 兼論最高法院104 年度台上字第839 號判決 許澍林 一 、前言 按父母對未成年子女之特有財產 ,非為其利益不得處分 ,民法第1088 條第 2 項但書定有明文 。惟所謂「處分」,應作何解釋?凡與處分行為一樣會發生對 子女不利之後果之債權行為,是否應包括在內?如保證、背書等負擔債務之行為。 理論與實務見解有無檢討之必要?又父母以未成年子女名義所為之處分,是否亦 屬於此範疇,亦即父母所為處分行為與代理行為,是否應有所區分?洵有研酌之 餘地。此外,最高法院104 年度台上字第839 號判決謂 :「按父母以其未成年子 女之名義承擔債務及以其未成年子女之財產提供擔保,若非為子女利益所為,參 照民法第一千零八十八條第二項規定,除其子女於成年後,自願承認外,不能對 其子女生效。但子女之財產如係由父母以其子女之名義購置,則應推定父母係提 出財產為子女作長期經營,故父母以子女之名義置業後,復在該價額限額度內, 以子女名義承擔債務,提供擔保,不能概謂為無效。查上訴人一再辯稱:被上訴 人早於七十年七月二十一日受贈東成公司十萬元股份,復於七十一年三月十日取 得坐落台北市○○區○○段○○段○○地號土地及其上門牌號碼台北市○○區 ○段○○○號房屋,且在八十三年四月三十日以該房地擔保東成公司之債務而設 定第二順位最高限額抵押權五百萬元予伊等語,並提出東成公司之變更登記事項 卡、法定代理人同意書、土地及建物登記簿謄本為證,參酌被上訴人係六十八年 五月二十二日出生,似見上開財產係父母以被上訴人之名義購置且作長期經營。 果爾,法定代理人陳阿文代被上訴人簽立系爭保證書,依上說明,於上開財產價 額限額度內,似難謂為無效。原審未詳為調查審認,逕以上訴人未能證明被上訴 人所獲得之資產價值大於五千萬元等詞為由,遽謂該保證書對被上訴人全部無效, 即有未洽」。是否允當,亦有研酌之必要。 二、「處分」之涵義 按民法第1088 條第2 項但書規定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之特有財產 ,非為其 利益不得處分 ,其所謂 「處分」之涵義如何?素有爭議。學者之見解如下: 1 、 「所謂處分」,應解釋不問法律上之處分或事實上之處分,法律上之處分亦 1 不問物權行為或債權行為,有償行為或無償行為,均包括在內 。 2 、「民法第一千零八十八條所謂之處分」,係指法律上之處分而言,兼括債權 2 行為(買賣)與物權行為(設定抵押權)在內 。 3 、「所謂處分」,其意義在這裡為將對於特有財產的權利讓與他人,或以特有 財產為設定擔保物權或用益物權與他人。另以特有財產為客體之債權,在其履行 後足以對於特有財產構成用益權上之負擔者,例如(基地)租賃亦具有與處分相 1 陳棋炎、黃宗樂、郭振恭,民法親屬新論,頁414 ,三民書局,2009 年8 月。 2 王澤鑑,未成年子女之財產、父母及第三人,載於「身分法之理論與實用」,頁405 ,1980 年 10 月 ,陳棋炎先生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 1 3 當之作用 。 以上各說,以民法第一千零八十八條所謂之處分,係指法律上之處分而言, 兼括債權行為與物權行為在內之見解為通說。最高法院五十二年台上字第一九七 四號判決謂:「父母對子女特有財產,非為子女之利益不得處分,民法第一千零 八十八條第二項定有明文。此之所謂處分,非僅以減少積極財產為限,即增加消 極財產(如負擔債務)亦應包含在內」,亦採此見解。惟按處分行為係指直接以 4 財產權之消滅或變更為其標的之法律行為 。易言之,處分行為應兼指準處分行 5 在內,如債務承擔等是 。至處分行為兼括債權行為,理論上未盡周詳,且觀念 上亦易混淆。但探求法律規範之目的,以保障未成年子女之利益,勿寧認為:得 6 從目的性擴張民法第一千零八十八條第二項規定之適用範圍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