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多藏区早期佛塔智赛玛文化内涵及其历史价值新探
安多藏区早期佛塔智赛玛文化内涵及其历史价值新探
【摘 要】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的佛塔“智赛玛”,是藏传佛教后弘期在青海地区开始的重要标志之一,相传为十一世纪印度高僧当巴桑吉尊者所建造。本文试运用考古学、文献学等方法,通过对佛塔“智赛玛”的创建人当巴桑吉尊者生平考证,及塔的结构、样式、年代等方面的论述,简要探讨了安多藏区早期佛塔“智赛玛”的历史文化价值。
【关键词】佛塔;当巴桑吉尊者;历史文化价值
一、藏族地区佛塔修建缘起
塔,梵语叫做“窣堵波”,也译为塔婆、浮图等。藏语称为“却登”,蒙语称为“苏波尔嘎”,愿意为堆积土石、收藏遗骨之地。在佛教中,塔又演化出许多意义,早期的佛塔一般来说是释迦佛或高僧圆寂后,用以收藏骨灰,此外还有供养其指甲、头发、衣冠的塔。关于佛塔的起源,其雏形应是古印度帝王所建造的半圆形坟墓,在佛祖释迦牟尼寂灭后,信徒们仿帝王陵墓建造出塔以供放佛祖舍利,即佛塔缘起。随着佛教广为流传,佛塔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也在不同地区形成其独特的风格,藏区的佛塔多为覆砵式塔。佛塔是佛教信徒顶礼膜拜的重要建筑物,也是佛法的象征物之一。
佛教在藏区落地生根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藏传佛教,藏族全民信仰而对佛教倍加推崇,更热衷于修建佛法象征物以寄托自己的信仰。藏族民众认为建造佛塔是一种积德造福之举,有弘扬佛法的深远意义。较之恢弘的庙宇,佛塔的建造需要的物力财力都相对便捷可得。因此无论僧俗都喜好在居住地四周或圣地等处建造佛塔,藏族地区也由此成为世界上拥有佛塔最多的地域之一。但藏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佛塔都在文革期间遭到损坏,现如今我们所能见到的佛塔大都系20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兴建的。
关于佛塔的建造传入藏地的时间,佛教内部人士与业内专家各执一词。据藏族史料记载,藏王拉妥托日年赞(公元255——375年)在位时第一次获得佛经并开始修建佛塔。但当时佛教并未盛行,藏族地区的原始苯教依然是当时民众信仰的主流。苯教为维护自身地位坚决抵制外来宗教的传播,所以绝不允许在其势力掌控范围内修建代表佛教的塔,因此这种说法难免有些牵强。据《柱间史》载:“藏王松赞干布(公元617-650年)在昌珠寺内造了一座五顶佛塔。” 这是目前史料记载中,关于藏族人首次修建佛塔较为可靠之说。另有记载:在公元645年(即吐蕃王朝兴建大昭寺时),全藏各地先后修建108座庙宇的同时,还建造了诸多佛塔,在拉萨红山上也建有一座白塔。松赞干布时期大力推行佛教,建立诸多寺庙以树立佛教的权威,佛塔建造随之出现。因此,印度等地修建佛塔的风格随之流入是大有可能的。
藏区大规模地建造佛塔应为公元8世纪藏王赤松德赞时期(公元742—798年)。藏王主持修建了藏区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规模宏大的佛教寺院——桑耶寺,并在该寺四周建造白、红、黑、绿四种颜色的佛塔。在该寺西约15公里处(今松贡村附近),建造了由整块巨石雕塑而成的五座石塔,这些标志性佛塔迄今犹存。当时在桑耶寺的围墙上,也建有1008座小塔。桑耶寺是佛教在藏族地区落地生根的重要见证,其建筑风格与饰物在后期藏传佛教建筑造像艺术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桑耶寺中修建有大量佛塔,各地群众便纷纷效仿,久而久之佛塔作为佛法的一种象征形式便在民众之间流传开来,直至藏传佛教后弘期也未有改变。
二、佛塔“智赛玛”的地域历史价值
早在公元二世纪中叶,青海东部湟水河谷地区已有僧人活动的记载,并建有佛寺。唐代,随着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进藏与吐蕃势力东扩,佛教由内地与西藏初传青海地区。吐蕃赞普朗达玛灭佛时,数位西藏高僧退居青海,延续佛教律仪,使青海成为佛教后弘期的发祥地之一。公元11世纪以后,青海成为再度宏传佛教的重要基地。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是安多藏区佛教文化发扬地之一,素享有“安多文明古城”之美誉,自古就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藏传佛教的影响更是举足轻重。位于贵德县常牧镇梅加村的“智赛玛塔”是该地区藏传佛教文化传播的重要代表。
“贵德”一词的来源,史料记载:“元代至八年(1271年)设为贵德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贵德为归德。明洪武八年(1375年)改归德州为归德守御千户所,隶灵洮府河州卫。”但在清乾隆年间,复改归德为贵德,置贵德厅。民国时期,改厅为县。1949年9月18日贵德地区解放,建立县人民政府,沿用旧县名。但该地区历史上曾为吐蕃王朝时期的统辖区,“归德”抑或“贵德”的词源可能来自于藏语。
“贵德”藏语称为“赤噶”,意为“万户长府邸”。今安多下部地区史上曾被划分为“阿霞东德周”和“同恰赤德”两个行政区域,又因同恰赤德万户长的府邸及其统治中心设在今贵德县政府所在地,由此而得名“赤噶”并沿用至今。另有当地传说,藏语“赤噶”一词中的“赤”意为宝座,“噶”指设宝座之地,因吐蕃王朝第四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第二框 类比推理及其方法.docx VIP
- 特种连接方法及工艺课件:缝焊-.ppt VIP
- 2025年碳达峰 碳中和知识题库 .pdf VIP
- 海防知识课件.pptx VIP
- 意识形态工作规章制度.docx VIP
- TB 10301-2020 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docx VIP
- 成品灰气力输送计算书.xls VIP
- 2024年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pdf VIP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关联性:艺术史思考的一大纽结点》《隐忧与曲谏——清明上河图解码录》含答案.docx
- 新高考3500词汇表打印版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