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安派与竟陵派文学主张差别.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公安派与竟陵派文学主张差别

浅析公安派与竟陵派文学主张差别   摘要:公安派和竟陵派虽然是两个关系很密切的流派,但是两者的文学主张还是存在着差异的。首先,在文学复古问题上,公安派并不提倡仿古蹈袭的做法,主要还是主张自己的创造,而竟陵派则是很看重于向古人学习的,锤惺和谭元春曾经合作编选了《诗归》,希望学习古人的精神而找到更好的创作境界。其次,公安派在“信口而出,信心而谈”的口号下,难免存在着浅俗率直的毛病,特别是公安派末流的作家弊病就更明显,而竟陵派则是用一种幽深奇僻、孤往独来的文学审美情趣来修正公安派之弊。   关键词:公安派 ; 竟陵派 ; 幽深奇僻   公安派与竟陵派其实是两个很有渊源的文学派,就竟陵派的代表人物钟惺而言,他本是公安派外围成员雷思霈(钱谦益称其诗为“公安派之末流”)的门生,晚于袁中道一年去世。开始时他与中道的诗论是一致的,都想学袁宏道的长处。如在袁中道所作的《花雪赋引》中说:“友人竟陵钟伯敬意与予合。其为诗清绮邃逸,每推中郎,人多窃訾之。自伯敬之好尚出,而推中郎都有愈众。湘中周伯孔,意又与伯敬及予合。……予三人誓相与宗中郎之所长而去其所短,意诗道其张于楚乎!”按这篇文章袁中道所想,钟惺很可能会成为公安派的一员大将的,谁知钟惺却想去公安派之短而另成一派,但从中可以看出这两个流派有其渊源所在。   以钟惺为代表的竟陵派的文学主张主要是针对公安派的末流之弊而提出来的,但不巧的是竟陵派的主张并没有革除公安派末流之弊却在本质上否定了公安派文学思想的核心,从而形成自己与公安派有明显差别的文学思想。   公安派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口号,主张在文学创作中独立自由的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在行文中“信心而出,信口而谈”,着眼于作者自己的创造而并不满于一味的拟古仿古,这是对前后七子所提出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作风的巨大冲击,为文学创作开辟了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但是在这种没有束缚随心所欲的创作口号下,又出现了浅俗怪僻之风,将文学创作引向了歧途,这令钟惺、谭元春等人极为不满。如钟惺评价当时公安派创作说道:“眼见今日牛鬼蛇神(指诗之“险”、“僻”)、打油、钉铰(指诗之俚)、遍满世界,何待易日,慧力人于此尤当紧着眼。”,对于此种弊病产生的原因钟惺和谭元春归结为公安派在理论上倡导的性灵说和反拟古论,钟惺说道:   今非无学古者,大要取古人之极肤、极狭、极熟、便于口手者,以为古人在是。使捷者矫之,必于古人外,自为一人之诗以为异,要其异,又皆同乎古人之险且僻者,不则其俚者也,则何以服学古者之心!(《古诗归》)   常愤嘉、隆间名人,自谓学古,徒取古人极肤、极狭、极套者,利其便于手口,遂以为得古人之精神,且前无古人矣。而近时聪明者矫之曰:“何古之法,须自出眼光。”不知其至处,又不过玉川、玉蟾之唾余耳。此何以服人。(《再报蔡敬夫》   谭元春则说:   古人大矣!往印之辄合,遍散之各足。人咸以其所爱这格、所便之调、所易就之字句,得其滞者、熟者、木者、陋者,曰我学之古人,自以为理长味深。而传习之久,反指为大家,为正务。……而有才者至欲以纤与险厌之,则亦若人之过也。(《诗归序》))   在钟、谭二人看来,公安派末流之弊从根本上说就是公安派反对拟古的理论,不拟古,一开始就会步入歧途即走入险僻之途,或者“纤”,或者“俚”,既然找到了病根,竟陵派论诗便主张以“厚”来治疗公安派末流之弊,所谓“期在必厚”就是要看重拟古,以作者的真精神合于古人的真精神、归于古人的真精神为标准,将后人的心目引向古人的“真诗所在”,其实是从本质上反对公安派“独抒性灵”的主张,即诗歌创作不能是随心所俗的表达作者的个人感情而是要将个人的精神与古人的精神合于一才是诗的最佳境界。在钟、谭二人笔下,精神与性灵是同义语,钟氏曾说;“求古人真诗所在。真诗者,精神所为也。”谭元春说:“夫真有性灵之言,常浮出纸上,决不与从言伍。而自出眼光之人,专其力,壹其思,以达于古人,觉古人亦有炯炯双眸从纸上还瞩人,想亦非苟然而已。”   那么钟、谭二人所认为古人最佳的精神(或者说是性灵)是什么呢?钟惺曾云:   古称名士风流,必曰门庭萧寂、坐鲜杂宾,至以青蝇为吊客,岂非贵心迹之并哉?夫曰取不欲闻之语,不欲见之事,不欲与之人而以孤衷峭性勉强应酬,使吾耳目形骸为之用,而欲其性情渊夷、神明恬寂,作比兴、风雅之言,其趣不亦远乎?……索居自全,挫名用晦,虚心直躬,可以适己,可以行事,可以垂文。(《简远堂近诗序》)   可见竟陵派所提倡的“名士风流”是那种对世俗生活了无兴味、自我封闭的“孤衷峭性”之人,主张诗的精神是与古人相合的“幽情单绪”、“孤怀”、“孤诣”,是一种游离于现实生活之外、绝少生活情趣的情怀。关于此钟惺讲道:“真诗者,精神所为也。察其幽情单绪,孤行静寄于喧杂这中;而乃以其虚怀定力,独往冥游于寥廓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