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师和玛格丽特道德哲学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大师和玛格丽特道德哲学观

浅析大师和玛格丽特道德哲学观   摘 要:《大师和玛格丽特》是前苏联作家布尔加科夫的代表作,是一部带有魔幻色彩的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和艺术世界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它既反映了现实生活的真实,又超越现实,超越时空,将现实和虚幻结合,使现实虚幻化,旨在深刻揭露和尖锐批判现实社会。作品中内涵的对恶与善、丑与美、虚无与永恒、真理与信仰价值的追寻非常值得我们去探讨。   关键词:《大师和玛格丽特》;布尔加科夫;惩恶扬善;道德哲学      从1928年开始到1940年去世,布尔加科夫花费了将近12年的时间完成了《大师和玛格丽特》的创作。小说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魔鬼沃兰德叙述两千年前的神话故事,以及本丢#8226;彼拉多审判耶稣的故事。第二部分讲大师本人命运的故事。作者以“小说中的小说”的形式,构建了三个世界:神话世界、魔鬼世界、莫斯科现实世界。通过魔鬼沃兰德将神话与现实两个不同的世界联系起来,相互交错、渗透,推动两个世界的故事情节的发展。   “你到底是何许人?――我属于那种力的一部分,它总想作恶,却又总施善于人”,这是小说的题记,这句话揭示了《大师和玛格丽特》的主题思想。作者通过深化耶路撒冷的故事和莫斯科时间引出道德冲突,强调寻找真理和为真理而斗争的艰巨性、紧迫性,用讽刺、怪诞、魔幻与现实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正义、善良永远战胜邪恶的奇书。正如布尔加科夫所说,“人没有权利让位于邪恶,对一个人来说斗争的结束就意味着生命本身、人的意义和内容的结束。”小说的故事内容由三个世界的事件构成,而每个世界层面的事件中包含着一系列的小事件。作者将这一系列事件按照因果逻辑组成故事情节,构成人的行为同外界环境的冲突,以此揭示人物命运的变化。神话世界和现实世界所发生的事件融合,由魔鬼世界制造的狂欢化场景推动两个世界故事情节的发展。怪诞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荒诞性和生动性,不连贯的场景内涵都在这三个世界层面的共存互动中发展。   “人与世界”的关系是《大师和玛格丽特》寻找真理和人的自我确定的最重要的问题。布尔加科夫不强调这种真理的绝对意义,而是强调寻找这种真理的艰难过程,强调这个过程的无止境。《大师和玛格丽特》中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精神自由与非自由的斗争,始终是两条平行线,贯穿在整部小说的始终。三个世界中人所进行的善与恶斗争的艰难过程所表现出作者的伦理观、道德观和价值观,让我们明白有道德价值的世界就是真诚和公正的社会,有道德价值的人就是有良心而又不断追求真理的人。   在耶路撒冷事件中,耶稣与彼拉多的冲突显示伦理道德的问题。耶稣是理想的人物、善的化身,彼拉多则是恶的化身。耶稣被指控企图挑衅、推翻耶路撒冷圣殿而被捕。耶稣始终坚信人的本质善良,世界上不存在恶人。甚至面对刽子手彼拉多,耶稣也称其为善良的人,不断的说“善人啊,请相信我……”,甚至称呼出卖他的犹大为善人。耶稣从不埋怨别人,他是那样的简单、纯净和善良,充满邪恶的世界不允许他存在,他只能接受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命运。彼拉多因胆怯、怕丢失官位而违心地作了判决――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这样,耶路撒冷事件中的道德冲突时善让位于恶。   如果说耶路撒冷事件是以恶的胜利而告终的话,那么,莫斯科事件就是为正义而斗争,以善战胜恶而结束。公正的实现借助于沃兰德的魔力,通过他惩恶扬善。沃兰德一行光临莫斯科,目睹了以“莫文协”主席别辽兹为首的成员们愚昧无知、狂妄自大、骄傲自满、行贿受贿、官僚主义,人们失去了精神支柱,而贫穷、饥饿、住房等现实问题又导致莫斯科市民伦理道德的丧失。同时,沃兰德还看到,在丑恶的现实世界中,大师和玛格丽特真挚的爱情被强大的恶势力控制,大师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即将被泯灭。魔鬼沃兰德决定利用手中正义之剑惩恶扬善,让恶人得到应有的惩罚,让他们在恐惧中离开莫斯科,或离奇地死亡,或到疯人院,让善良的人得到资助与奖赏。   布尔加科夫笔下沃兰德不仅惩恶扬善,还有一颗仁慈之心。杂耍场上的魔术表演飞落卢布,时装店形形色色的演示等,完全具有“狂欢化”的效果。杂耍场作为狂欢化的广场,每个人的行为在此都赤裸裸地展示。市民们不顾一切地扑向飞落下来的卢布,甚至为抢到的卢布争吵、撕扯,将舞台上魔术时装店里免费衣服和鞋子抢劫一空,显得愚昧贪婪。但他们不是道德完全堕落的人,毕竟为生活贫困所迫,他们还存留一点仁慈之心。在要求将报幕员的脑袋从脖子上揪下时,因有仁慈之心而又要沃兰德将其脑袋还原。因此,沃兰德对莫斯科市民贪婪行为稍加惩罚而已,让他们全部裸露着跑上大街。仁慈之心还表现在,玛格丽特袭击“文学之家”时安慰害怕的小男孩,在魔鬼山上她强求魔鬼再不要给那捂死孩子的母亲以手绢。在这里,沃兰德根据行恶的程度和道德丧失的情况予以惩罚,表明作者主张要区别对待各种“失误”、“罪行”,不能使用统一的惩罚标准,应该给罪人以改正机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