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稻粒型与粒质量QTL分析
水稻粒型与粒质量QTL分析
摘要:以元江普通野生稻与优良栽培稻亲本特青配制的野生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为材料,对水稻粒长、粒宽、粒厚、容积、密度、粒质量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结果分别检测到12个与粒长相关的QTLs,16个与粒宽相关的QTLs,9个与粒厚相关的QTLs,3个与密度有关的QTLs,14个与籽粒容积有关的QTLs,10个与粒质量相关的QTLs,其中17个QTLs位点被多次重复检测到。相关系数分析及QTLs位点分析证明,容积、粒厚对粒质量的贡献率最大,且粒型间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粒厚与容积的相关性最大,同时也说明粒厚与容积可能有相同的遗传基础。此外,有研究表明,野生稻逐渐进化成的栽培稻更有利于提高产量。
关键词:水稻;粒型;粒质量;数量性状位点(QTL)
中图分类号: S511.03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6-0099-05
收稿日期:2015-05-17
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ZR2014CL009)。
作者简介:谢婷婷(1989―),女,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分子复制遗传育种研究。Tel:(0635)8230714;E-mail:xietingting.aa@163.com。
通信作者:张文会,博士,教授,从事植物生理胁迫的研究。Tel:(0635)8230714;E-mail:whzhang@。据报道,2030年世界水稻总产量必须是当前产量的140%才能满足人口对粮食中稻谷的需求[1]。粒质量是构成产量的3个要素之一,对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2-4]。而粒质量是一个与籽粒长度、宽度、厚度有关的综合指标,因而改良粒长、粒宽、粒厚等粒型对提高水稻产量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2000年的国际水稻遗传大会上,学者提出了较为权威的稻属分类系统,将水稻分为23个种,包括2个栽培种、21个野生稻种[5]。目前公认的亚洲栽培稻起源于普通野生稻,中国栽培稻通常被认为起源于中国普通野生稻[6]。
至2013年12月,在水稻中共定位到102个影响粒长的数量性状位点(QTL)、73个影响粒宽的QTLs(http://www.G),遍布于水稻的12条染色体上[7]。随着水稻高通量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全基因组序列的公布,一些水稻粒型基因相继被精细定位和克隆。已经克隆到的与粒宽相关的基因包括:Song等发现的GW2[8],Shomura等克隆的5号染色体上的控制粒宽的主效基因qSW5[9],Weng等克隆的GW5[10],Li等克隆的位于GW5附近的控制粒宽的微效QTL GS5[11],Wang等克隆的位于8号染色体上的控制粒宽的主效QTL GW8[12],以及Fan等克隆的GS3[3],Qi等克隆的控制粒长、粒质量的GL3.1[13],Ishimaru等克隆的控制水稻粒质量的基因TGW6[14]。
本研究从粒型的6个指标(粒长、粒宽、粒厚、籽粒容积、籽粒密度、粒质量)入手,分析其各自的遗传规律,检测各自的QTL位点,并对彼此之间进行相关系数及直接通径系数分析,重点分析粒长、粒宽、粒厚、籽粒容积、籽粒密度分别对粒质量的贡献率,以期能为水稻粒型QTL/基因克隆及水稻的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与优良籼稻品种特青(TQ)配制的高代回交渗入系群体,由中国农业大学孙传清博士提供。
1.2试验方法
1.2.1遗传图谱构建根据Temnykh等发表的水稻SSR序列[15]合成引物。用在亲本间有多态性的112个SSR标记,调查上述群体106个系的基因型。
1.2.2DNA提取及PCR扩增采用CTAB 法(略有改动)提取水稻基因组DNA[16],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取每个株系的适量叶片置于液氮中快速研磨后移入1.5 mL离心管中,加 700 μL 1.5%CTAB,65 ℃温浴30 min后加600 μL三氯甲烷/异戊醇(24 ∶ 1),颠倒混匀,12 000 r/min离心10 min;转移上清液至另一管中,向其中加入2/3体积的预冷异丙醇,置于-20 ℃ 冰箱中30 min以上,12 0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洗涤沉淀2次,吹干,加200 μL TE缓冲液溶解,-40 ℃冻存,在PCR分析时作为模板使用。
PCR扩增采用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普通Taq DNA聚合酶,PCR反应体系为:1 μL 10×Taq buffer,0.1 μL dNTP (2.5 mmol/L),0.4 μL Primer (F+R) (10 μmol/L),1 μL DNA,0.1 μL Taq,加ddH2O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