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古代汉语中同字异读现象
浅析古代汉语中同字异读现象
【摘 要】异读字是古代汉语中一种特有的读音现象,它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而表示的意义相同的字,异读字大体上有三种情况: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和古音异读。随历史的演变,古代的这些书面语与我们今天语言的差别越来越大,因此同字异读对我们学习古代汉语的学习带来了不少困难。本文从语言的演变、发展角度来分析古汉语中某些字词异读的成因。
【关键词】古汉语;同字异读
我们现代人读古书,很容易察觉出古今词汇的差异、词义的变化及语法结构的不同,而词义的变化和语音的异同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书面语言里的同一个字所表达的词,有时由于读音的变化而具有不同的词性和意义。在山海关的孟姜女庙前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下联是:“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副对联相传是南宋状元王十朋所撰。它利用中国汉字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的特点,叠音叠义,描绘了海潮涨落,浮云长消的自然景象,显示了自然界变幻多姿的景色,读后使人产生无限遐想。此联的喻意令人深思,而对联的断句则更妙趣无穷,反反复复,重重叠叠,耐人寻味。其读法已有多种,下面列出其中一种。虽类似文字游戏,然其中亦不乏真趣,乍读起来,不够顺口,更难解其意。然而,仔细想来,亦不难悟出其中的道理。我国古代“潮”与“朝”,“常”与“长”不但同音,还可以通假。这样,这幅联语就可以读成:
hǎi shuǐ cháo ,zhāo zhāo cháo, zhāo cháo zhāo luò。
海 水 朝 , 朝 朝 朝, 朝 朝 朝 落。
fú yún zhǎng,cháng cháng zhǎng,cháng zhǎng cháng xiāo。
浮 云 长, 长 长 长, 长 长 长 消。
因此,阅读古书,不能只看字形,还需要注意某些字的不同读音。
古代汉语中的某些字词要异读,原因是很多的。其中,主要由于古今字、通用假借、外来语以及古书注解相沿所造成。分类论述如下:
1.古今字由于其分工不同,读音亦不尽相同。在上古时代,尤其是先秦时代,文字的数量比较少,一个字通常要表示几个不同的含义,这就造成某些字兼职过多的现象。譬如“说”字,就兼任“解说”、“讲”、“言论”、“劝说”意义项外,还表示“喜悦”、“高兴”等意义。为了不使一个字兼职过多,以求文字在记录语言方面更精密、更完善,人们就另造新字来表示某个字中的多个义项中的某一个或几个义项。如《论语#8226;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其中的“说”字,后来写作“悦”。所以,当“说”字表达“喜悦”、“高兴”等意义时,就读为“shuì”。在表示“喜悦”的意义方面,“说”字先出现,是古字;“悦”字后出现,是今字。“说”和“悦”就是一对古今字。这种现象,在古代汉语中是很常见的。比如:说(shuō)。
(1)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墨子#8226;公输》)当其表达“劝说”的意思时,读shuì。
(2)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史记#8226;魏公子列传》)
当其表达“喜悦”的意思时,通“悦”,读作yuè。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8226;学而》)
为了避免一字兼职太多,后来才造了“悦”字,分担了“喜悦”的义项。
又如“贾”字,兼有“买卖”、“商人”、“ 价钱”等义项。表示“买卖”、“商人”等意思时,读gǔ。
(4)商农工贾,不败其业。(《左传#8226;宣公二十年》)
(5)年长色衰,委其身为贾人妇。(白居易《琵琶行》)
表示“价钱”之义时,读jiǎ
(6)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论语#8226;子罕》)
后来由于有了“价”字,才分担了“贾”字“价钱”的这一义项。
2.通假字的本义和假借义读音不同。在古代书面语言里,常有这样的情形:本来有的字不用,却用另一个同音或音近的字来替代,这种现象叫做通假。然而,所谓“音同或音近”德通假字是就古来音说的。由于语音的演变,有些古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今音则相差甚远。造成了同字的不同读音。如“信”字,其本意是表示“诚实”、“信任”、“的确”、“任意”、“使者”等意思,读xìn。如:
(7)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不怨乎?(《史记#8226;屈原贾生列传》)
(8)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出师表》)
但是有时候假借为“伸展”、“伸张”的意思,即与“伸”同义,读为shēn。如:
(9)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10)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隳。(《孙子#8226;九地》)
又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