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古典诗词中黄昏意象
浅析古典诗词中黄昏意象
摘要:黄昏意象是古典诗词中的典型意象,文章对黄昏意象中几种典型的审美取向、思乡怀归、相思闺怨、吊古伤怀等作了浅易的分析。
关键词:古典诗词;黄昏意象;审美取向
中图分类号:G8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08)04-0063-02
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是感觉与情思的具体表现。黄昏意象是古典诗词中典型意象。太阳徐徐而落的时分,黑暗将取代光明,尽管晚霞多么的绚丽,转瞬间即散失在苍茫的暮色之中,正是“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王实甫《西厢记》)这是一个多么美丽而又令人伤感的时刻呀!
追溯黄昏意象的源头,我们不得不提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中国古代这种农耕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反映出了一种和平安宁,温馨民族文化心理。于是当这种本应日落思归,却有家难返的时刻到来之时,带给人们的就会是相反的情绪。《诗经?君子于役》“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女子在太阳即将下山这特定环境里,鸡进窝了,牛牧归了,但是丈夫从事兵役却有家难聚,这时黄昏带来的是她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反衬出她的寂寞和孤独。
诗人屈原“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屈原《九歌?河伯》)他把黄昏预示着日已晚,人生无可作为。“迷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数。”(《九章?怀沙》)日暮象征诗人前路茫茫,无所希冀,体现了一种悲凉的心情。
《诗经》、《楚辞》应为中国古典文学中开黄昏意象之先河,使黄昏成为一个象征着人生意识的原型意象。此后无数文人墨客,从不同的视角,审视着黄昏,越来越纯熟地丰富和发展着黄昏的内涵。
一、思乡怀归的哀伤之情
“月是故乡明”,家成为一个恒久的话题,“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中国古代迁客骚人,有家难归,日暮勿勿,成了催促他们还家的呼唤。“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日当故乡没,遥见浮云阴。”(吴迈远《胡茄曲》)“夕阳影里,愁煞宦游人。”(许庭《临江仙?咏柳》)“望断乡关何处?羡寒鸦,到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蒋捷《贺新郎?兵后寓吴》)……借黄昏道出了游子惆怅怀归之情。
二、相思闺怨的情怀
中国古代文人似乎对相思闺情情有独钟,他们表现这种情感细腻真切。试看“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这是一首宫怨诗。诗人有意选择落日黄昏与春晚落花来体现深宫幽闭的少女之“怨”。碰上这种黄昏时景“闺中少妇不言愁”(王昌龄《闺怨》)谈何容易。再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醉花阴》写对负笈远游的丈夫的思念。《声声慢》借黄昏梧桐雨,将词人那种愁苦的心绪倾泻无余。李清照似乎对“最难消遣是黄昏”(清?许瑶光《雪门诗钞》卷一)有更深的体味。宋人郑意娘《好事近》也说:“何处最堪肠断?是黄昏时节……”
黄昏时分为何更易诱发人的相思之情呢?我们仍以诗词说明。“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O洲。”(温庭筠《梦江南》);“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秦观《鹧鸪天》)应该说黄昏更易触动这些深闺女子内心深处的孤独感,黄昏使她们想得太多太多,日暮徒增愁,哪堪空守候。即使是一位趣味高雅、清丽脱俗的女子,“……太情切。销魂处、画角黄昏时节。声呜咽。落尽庭花春去也。……”(宋?田为《江神子慢》)暮色降临,她痴情地伫立在楼头无奈和感伤。“碧窗斜日霭深晖,愁听寒?泪湿衣。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张仲素《秋闺思》)“……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欲知幽怨多,春闺深且暮。”(刘令娴《答外二首》)深闺之怨,黄昏之象,时时相联可见一斑。
三、怀才不遇,仕途失意的感慨
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影响,多数古代文人在前途茫然不顺时都会发出感慨。“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在贬谪途中经长沙,见到贾谊故宅,不禁触景生情,斜阳的萧杀,怀才不遇,簌然泪下。“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王粲《七哀诗》)诗人借助萧条凄凉的日暮景色的描绘表达怀才不遇的失意苦闷。“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