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教研室(详细).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炳元 医学心理学教研室 灾难 海啸 SARS 空难 应激多来源于日常生活事件:恋爱 、人际关系、经济问题、工作环境、事业和学业问题……可以说,应激“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①应激是一种刺激;②应激是一种反应;③应激是一种处理;④应激是一种整体现象。 心理应激定义:为个体在察觉(认知性评价)自身处于威胁或挑战情境中做出适应和应对的全过程。 第一节 应激概念的发展 一、早期先躯 1936年, Hans.Selye提出“应激”概念。 在极度或有害的环境刺激(热、冷及化学物质)作用下,机体的生命系统(循环、呼吸、消化及体温调节)的活动远远超出其正常生理范围,并处于濒死的危险,此时外部刺激的需求远远超过机体适应的应对能力。 应激定义为机体对任何需求所引起的非特异性反应。 二、后继研究者 1.Mason在研究中注意到内分泌系统对心理影响极为敏感,并证实心理不适在中介生理应激反应中的重要性;他还指出,一切有效的应激源都伴有心理成分。 被剥夺食物的猴子在看到其他猴子进食时,尿内皮质类固醇水平升高;如果饲以无营养价值的拟似食物(动物仍处于饥饿状态)以满足其心理需求,则皮质类固醇水平降低。 解决了Selye提出但未能解决的,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者”问题,也为应激从生理过程转向心理生理过程开辟了途径。 通过测定了解不同内分泌腺的反应,他认为不同的应激源各自优先激活特殊的激素反应系统,这种系统再促使许多激素定型地、按不同程度地释放。这个结果,动摇了Selye应激学说的基础——GAS。 2.Simeons人的问脑没有进化到能够区别象征性及躯体性威胁,因此不能对这些应激源做出不同的反应。脑仍然保持将所有对我们安宁的威胁都看作同样的危害。 Simeone的观点是将应激作为一种处理,这种处理包括将一种刺激知觉为威胁,继而触发一种适应性应激反应。 心理应激的研究者注意到“知觉”在应激反应中的重要作用。 除了某些环境刺激(极端的温度,污染及噪音)之外,引起人们应激的大多数事物是被判断为对安宁有潜在威胁的人物和情境。 认为不存在对每一个人都可作为应激源的生活事件。如离婚可能被一个人察觉为极度应激,而另一个人可能高兴。 只有他们被察觉为威胁或可以引起伤害或丧失时,才属于应激源。换句话说,良好应激归根到底不是应激,因为它引起的是良好情感。 3.Marianne Frankenhaeuser揭示,应激反应中有强有力的心理学组分参与。如随着动物对电击的控制减少则E及NE分泌增加。 Patkai(1971年)令被试者参与4个项目实验:①玩一种有机遇的娱乐性纸牌游戏;②观看吓人的手术电影;③完成一项不愉快、冗长乏昧的作业;④“中性不活动”的基础对照。 证明心理因素可以引发与情绪及认知能力有关的应激性生理反应(E及NE分泌)。 4.Richard Lazarus认为,只有当人与事对人们构成威胁时才能成为应激源,这种威胁可以是躯体的伤害,但更多的是属于心理社会的性质。例如,有人对穿着打扮评头品足,这本身并无直接伤害,但如果计较这些而将其解释为一种威胁,则就足以引起应激反应。 威胁是指预感面对一种伤害条件的状态。不论应激源是现实的还是想象的都无关重要,主要是威胁的知觉决定着它们是否应激源。 Lazarus模型涉及对潜在应激源的三步评价:第一评价决定应激源是否有威胁;第二评价确定个体能否应对威胁;第三评价是对第一、第二两种评价的信息进行认知性再评价 。 (1)原发性评价(prlmary appraisal) 回答是否有威胁?原发性评价是检查刺激与人格因素,以决定潜在的应激源有无威胁。 ①刺激因素,第一刺激因素是威胁的程度;第二刺激因素是面临的危急;最后一个因素是刺激的模棱两可。 ②人格因素,这个模型中的人格因素是与刺激相关的,第一种人格因素是动机强度;第二种人格因素是信念系统,就是核心的价值观;第三种人格因素是智力资源。 (2)继发性评价(secondary appraisal) 与原发性评价同时发生,即回答“我能否应对这种威胁?”信念占应激评价中应对能力的大部分。 (3)认知再评价当上述两个问题(“这是威胁?…‘我能否应对?”)得到回答后,则由脑对情境进行再评价并决定这种潜在的应激源是否成为一种现实的应激源。 三、从整体健康运动到安康运动 (一)整体健康运动(holistic health movement) WHO(1947年)颁布“健康是一种完整的精神、躯体及社会的安宁(wellbeing),而

文档评论(0)

189****6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