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常生活审美化思考.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日常生活审美化思考

对日常生活审美化思考   内容摘要:“日常生活审美化”虽然发源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西方的许多学者都对其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但传入中国后,在中国理论界引起了巨大的争论,展现出了强大生命力,它的出现有一定的必然性,其特点也十分明显,以较为丰富的形式呈现于生活中。此外,有必要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发展进行反思,以实现它发展的持续性。   关键词:日常生活 审美 艺术   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源起   (一)“日常生活审美化”在西方的发展   西方社会第一个真正意义上提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是迈克?费瑟斯通,他在1988年一次会议中发表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主旨演讲,指出日常生活审美化打破了生活和艺术之间的重重障碍,将实现二者的完美相互转换。随后他在《消费主义和后现代文化》中指出可以从三个不同的层面透析日常生活的审美化:“首先,我们指的是那些艺术的亚文化,即在一次世界大战和20 世纪20年代出现的达达主义、历史先锋派和超现实主义运动;第二,还指将生活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谋划; 第三是指充斥于社会日常生活之经纬的迅捷的符号与影像之流。”[1]沃尔夫冈?韦尔施是研究“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另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在《重构美学》中,将“日常生活审美化”分为低级的审美化和高级审美化两个层面,从四个方面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做了的分析:“首先,锦上添花式的日常生活表层的审美化;其二,更深一层的技术和传媒对我们的物质和社会现实的审美化;其三,同样深入我们生活实践态度和道德方面的审美化;最后,彼此相关联的认识论的审美化。”   (二)“日常生活审美化”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有关“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学说虽早在个世纪初就已出现,但真正发展却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开始的。改革开放使得国内外的交流的增多,审美的对象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由艺术逐渐转向了日常生活,但此时的中国尚未明确提出“日常生活审美化”概念,但已经能依稀看到了它的雏形。在1990年后,中国社会各方面都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政治不再是中心议题,而关注更多的则是消费和经济等和切身利益相关的内容,西方的文化开始全面进入中国,并和传统的中国文化形成剧烈的撞击,中国社会开始进入真正意义的上的大众文化时代,此时,审美文化走进了日常生活中,大批的国外后现代的作品被引入国内,国内的大批的学者也出版了一些著作。新世纪刚开始不久,中国学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日常生活审美化”,2001年周宪首次提出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问题。陶东风几乎同时也提出了相同的观点,他认为在当代审美出现了泛化的趋势和日常生活中审美趋势加强的观点,此后出现了一系列关于以“日常生活审美化”为主题的文章,“日常生活审美化”逐渐成为了理论界的热点问题之一。   二、“日常生活审美化”出现的必然性   (一)现代化的生产和消费文化的盛行催生了“日常生活审美化”   现代工业的大生产制造出大量的产品和伴随着消费社会兴起而形成的消费文化双重力量的推动下,非物质因素在不断的融入到商品中,也就是说商品本身的地位被弱化,而商品外在的如包装、相关的设计甚至是广告对商品的影响超过了商品本身的质量,而且这种影响还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从生产到最后的消费非物质的因素在商品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种状况的出现客观上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出现开辟了空间。此外,现代化的生产和消费文化还推动了符号系统和视觉形象的发展,以此为基础加速了对消费的影响,尤其是对消费的兴趣和时尚的影响,这一点在广告上体现的非常突出,通过广告,商家向消费者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向消费者展示产品,更多是通过广告实现对消费者兴趣和欲望的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日常生活审美化”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在信息化的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化的生产和消费文化越来越离不开科技,这也为“日常生活审美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日常生活审美化”是美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日常生活审美化”实现了艺术和日常生活的交融。从美学史发展的轨迹来看,独立的艺术和生活审美通常都被认为是现代艺术和现代美学发展中众多杰出成果之一,这样的发展成就了艺术在审美上的自主性,因而艺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的艺术”。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学者认为,认识、伦理、审美三者并未走上同一的道路,而是在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这正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所以才有了生活和艺术的独立发展是“现代性”的,而“日常生活审美”则是“后现代性”的。在这样的逻辑下,“日常生活审美化”被当成了后现代性美学发展的产物。不仅如此,“日常生活审美化”打破了审美和非审美的之间的壁垒,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主客不分的局面,消解审美创造、活动和接受三个环节的边界,让审美更加复杂化,丰富了审美的内容,体现出了主体兼性,这和当代美学由认识论转向存在论的发展趋势不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