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四课《赤壁》参考教案1.docVIP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四课《赤壁》参考教案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 / NUMPAGES6 《赤壁》参考教案1 1、 HYPERLINK \t _blank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简介作者并解题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进士,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但杜牧所咏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3、《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与古代战争联系起来,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但是,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涵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暗寓岁月流逝而物存人非之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踪迹地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地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就像这铁戟一样沉沦埋没,但又常因偶然的机会被人记起,或引起怀念,或勾起深思。正由于发现了这片折戟,使诗人心绪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因此,“认前朝”又进一步勃发了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二句论史抒怀做了铺垫。???? 4、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两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诗人发表议论,“东风”不仅仅指的是自然界的风,而是含有建功立业各种条件和因素。曲折的反映出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又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5、齐读、背诵???? 四、 HYPERLINK /zxyw/teacher/kzkt/ \t _blank 课堂练习???? 课后练习:对对子 出:白????????对:黑出:来????????对:去出:美????????对:丑出:是????????对:非出:蓝天??????对:白云????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五首诗词 2、完成课后练习四? 附:晚唐杜牧《赤壁》诗主题新探。 摘 要:一般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从假设失败的角度,反衬赤壁之战这场战争的重大意义。而本文认为,一般的文学评论在评价杜牧这首《赤壁》诗时,并没有把它放在晚唐这么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去看,而是把它与所处的时代割裂开来去单独地分析、理解。这样得出的主题未免浮光掠影,舍本逐末。如果我们把它放在那个“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晚唐时代,就能走近诗人的心灵世界,就能了解诗人此时此刻对待抗敌战争的情绪是怎样的低落,不是欢快而是忧愁,整首诗的基调不是昂扬向上而是哀伤低沉的。诗人的情感世界不仅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有关,而且也与其自身的遭遇有关。本文主要从杜牧所处的那个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晚唐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坎坷身世,结合本诗表层下隐含的另一层主题来探讨此诗。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诗人杜牧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的议论,是一首明显带有史论特色的咏史作品。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自唐敬宗宝历元年至哀帝天佑四年(825—907)年,共计八十三年,文学史上一般称为晚唐时期。这个时期,宦官专权,朋党交争,大唐帝国日益衰微,江河日下,藩镇势力日益强大,杜牧死后仅二十二年便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诗人杜牧就生活在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晚唐时期。他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举进士,因为秉性刚直,被人排挤,在江西等地做了十年幕僚,“促束于簿书宴游间”,很不得志。三十六岁内迁为京官,后受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贬为黄州、池州等地刺史。在晚唐诗坛上,他与李商隐被合称为“后李杜”,人称“小杜”,以别于“老杜”(杜甫)。其诗多感慨时事,抒写性情,诗风俊朗雄丽。 中晚唐时期,唐帝国国势渐微,士大夫往往好追忆往事,议论得失,借古讽今,因此咏史、吊古的诗歌特别盛行。这首《赤壁》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写诗人从赤壁古战场江边的沉沙中获得一把断戟,这是一把没有完全腐朽的兵器。经过一番磨洗之后,认出它是几百年前赤壁战役的遗物,因而引起怀古幽情,不禁追忆起三国时的那次重大战役和主要人物。这两首诗的前两句,是假托还是事实,很难确定。也许诗人真的在赤壁古战场获得这样一把断戟。此事无关大体,可以不必硬做索隐。 诗的后两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诗人抒发的议论。诗人并不是直接地去做史论,而是抓住在赤壁之战中起关键作用的“东风”来写,运用了“东风”“铜雀(台)”这样形象性的语言,来表达作者对这件重大历史事件的看法: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大兵压境。当时,曹军有二十余万雄兵,号称八十万,而孙刘联军不过二万,力量对比十分悬殊。曹军谋士如云,猛将如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32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