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1 / NUMPAGES11
《消息二则》导学案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是第一次学习新闻,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新闻的兴趣;同时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所以要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记叙的六要素;
2.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学习重难点:
抓住新闻的文体特点,抓住战争的主题,体会本文准确精练的语言。
学习方法:
1.圈点勾划法:预习生字词,在文中圈点勾划。
2.查阅资料法: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学生每人准备阅读一份当天的报纸。
3.比较阅读法:运用课内外的新闻材料进行比较阅读,更进一步学习新闻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主备设计栏
集体商议修订栏
个性化 修改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读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钟山风雨起仓皇,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两篇新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想必你既能学到相关知识,更能真切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先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新闻。
二、自主学习
1、学习新闻的相关知识
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
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前三部分是主体部分,后两者是辅助部分。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揭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明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可有可无;
背景,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中。
新闻的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如何
新闻的特点:及时性、真实性、传播性
2、给下列字注音:芜( ) 溃( ) 荻( )
3、解释下列词语
经营: 溃退: 摧枯拉朽: 突破:
4、熟读课文
三、合作互学
(一)整体感知
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2.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这是毛泽东同志1949年4月22日亲自为新华社撰写的一篇消息,是我国新闻报道的经典之作。
它的基本情况,及时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势如破竹的事实。消息文字简洁,语言凝练,平实中显示出宏大的气势。消息以叙述展开,其中穿插白描:“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寥寥十二字,就勾勒出了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壮阔场面,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形。
3.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五要素”并分析消息的结构。
五要素
何时: 何地: 何人: 何事: 何故:
教师明确:在这条消息中,何时,是1949年2月10日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何地,在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看标题便知);为何,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从“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命名中,确定战争的性质。)
本文的重点,在“如何”上:
⑴ 一方面是解放军不到二十四小时,突破敌阵,摧枯拉朽,渡江后乘胜追击;
⑵ 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军,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防线,军无斗志,土崩瓦解。
分析消息的结构
标题: 导语: 主体: 结语:
教师明确:
本文的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这篇消息的导语只有一句话:“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这句话包括四个新闻要素:何日(21日)、何人(解放军)、何事(渡)、何果(过长江)。接下来,在主体部分交待了地点(芜湖、安庆之间)。至于何因,即为什么要渡江,消息中没有说,也没有必要说,因为人们都知道是为了消灭蒋家王朝,解放全中国。所以,有时候一个新闻事实的原因是不必交待的。还有一些新闻事实的原因和结果一时弄不清楚,初次报道时是没有办法交待的,如一场大火,一个盗窃案件。
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语言积累与运用.doc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精编练习(含答案).doc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基础测试题.doc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精选习题.doc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课文详细解析.doc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同步练习2.doc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文本解读.doc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习题2.doc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阅读练习1.doc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语言积累与运用.doc
- PEP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Recycle1_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
- 【公开课】PEP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2_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
- PEP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Recycle1_单元学习要点.pptx
- PEP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Recycle1_第1课时名师教案.doc
- PEP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Recycle1_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
- PEP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Recycle1_第2课时名师教案.doc
- PEP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Recycle1_第3课时教学设计.doc
- PEP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Recycle1_第3课时名师教案.doc
- PEP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Recycle1_教案.doc
- PEP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Recycle2_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