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小学传统文化和创新教育之探究.PDF
台灣小學傳統文化和創新教育之探究
國立政治大學助理教授兼附小校長 林進山博士
北京教育學院客座教授兼附屬學校諮詢顧問
壹、台灣小學傳統文化教育的緣起
台灣傳統文化(tradition culture)和創新教育(innovative education)受課程改革(reform
of curriculum)影響甚鉅,國民政府自 1949 年遷至台灣,就注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
深根,自 1962 年的「國民學校修訂課程標準」,1968 年的「國民小學暫行課程標準」
至 1975 年公布「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強調固有的傳統文化,涵蓋孝道課程、生活課
程、倫理課程、道德課程、公民課程和品德課程等課程教學。學校教育制定每週中心
德目,諸如「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八德,「仁義禮智信」五常之德,「智仁勇」三達
德和「忠勇為愛國之本、孝順為齊家之本、仁愛為接物之本、信義為立業之本、和平
為處世之本、禮節為治事之本、服從為負責之本、勤儉為服務之本、整潔為強身之本、
助人為快樂之本、學問為濟世之本、有恆為成功之本」等十二條青年守則,幾乎每位
孩子皆琅琅上口,以落實孩子的生活實踐為依歸。而二十四孝和三十六孝的故事傳遍
於校園情境中,成為教師教學的重要題材,尤其禮義廉恥國之四維更成為各級學校共
同的校訓,在「禮為規規矩矩的態度、義為正正當當的行為、廉為清清白白的辨別、
恥為確確實實的覺悟」的訓示中,提升中華固有的傳統文化美德。
1987年台灣解除戒嚴後,推動民主政治、實施自由經濟及多元社會,為了適應時
代潮流的轉變,教育部於1989年成立第九次「國民小學課程標準修訂委員會」,並召
開第一次全體委員會議,討論新課程標準修訂的重點方向。同時,成立「國民小學課
程標準總綱修訂小組」,進行課程總綱修訂工作。1993年公布「國民小學課程標準」,
此新課程標準將「以生活教育及品德教育為中心,培養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
發展之活潑兒童與健全國民為目的」做為課程修訂目標,課程特點包括未來化、國際
化、統整化、生活化、人性化、彈性化。
2000年頒佈「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2003年國民小學課程綱要為
了配合國家發展的需求,隨著國際社會成形,因應世界各國之教改脈動而進行教育改
革,以激發個人潛能、提高國家競爭力。因此,在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之「教
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中,有關促進「中小學教育鬆綁」、「帶好每位學生」、「改
革課程與教學」、「提早學習英語」、「建立學生基本學力」等建議,皆以民意的反
映為依歸。在國民教育的改革中,必須進行新觀念、新思維的課程改革,以滿足社會
期待。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以「培養具有人本情懷、統整能力、民主素養、本土與國際
意識,以及能進行終身學習之健全國民」為理念,期能養成學生的十項基本能力。配
合學生知識結構及學習心理之連續發展原則,將國小到國中分成四階段(國小一~二年
級、國小三~四年級、國小五~六年級、國中一~三年級),並訂定分段能力指標,以彰
顯課程標準以知識為取向,課程綱要以能力為取向。九年一貫課程雖以「學生學習」
1
為中心;以「生活經驗」為重心,但國民小學已無「生活與倫理」課程;國民中學將
「公民與道德」改為「公民」課程,被外界認為「缺德教育」。
雖有臚列七大議題,希望將各議題融入領域教學,但理想課程與運作課程有其差異
性,教師教學是否有融入課程很難論定。因此,社會各界人士開始論述道德教育與品
德教育的重要性、意義性與價值性。教育主管機關發現民間社團和社會機構都關注品
德教育、生命教育、道德教育和孝道推廣,於2004年12月為全方位推動品德教育,由
教育部訂頒 「品德教育促進方案」,並進一步在2006年11月徵詢各界意見後檢討修正,
鼓勵各校選擇、轉化合於時宜之品德核心價值,由下而上凝聚共識,制定中心德目與
行為準則,融入學校各項課程教學與活動中實施,甚至編輯「品德教育」專書與補充
教材,提供各校教學使用。
2001年國民中小學正式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但中華固有的國粹-書法和珠算已不
在正式課程教學,將之歸類為社團活動課程。同時,國民小學語文教學由單一的國語
課程轉變為國語、英語和本土語,國語由每週十節課改變為五節課,原本的二十四單
元刪減為十四單元,「聽說讀寫作」轉變為「聽說讀作」,作文亦由每學期的八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