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研究.docVIP

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摘要】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观察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UHR)脑白质的改变。方法:对15例UHR和17例正常对照进行脑部DTI扫描后,采用基于纤维的空间统计方法(TBSS),比较全脑的各向异性分数值(FA值)。结果:UHR组平均FA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HR组与对照组有差异的脑白质位于左侧额叶和左侧内囊前肢。结论: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存在脑白质微结构的改变。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分数; 脑白质; 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   精神分裂症是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慢性迁延性疾病。约80%~9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前存在较长的前驱期。前驱期指首次行为改变到首次精神病发作前的阶段,也叫超高危期,持续约1~5年[1-2]。有前驱症状的人群称为临床高危或超高危人群(ultra-high-risk for psychosis,UHR)。近年来,对精神分裂症的预防逐渐转向对高危人群的早期识别和干预研究,以期降低精神病的转化率、改善临床结局[3-4]。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对脑白质纤维具有高敏感性,可以无创地显示大脑白质纤维分布,反映白质纤维在疾病状态下的异常改变[5]。   本研究运用DTI技术采用基于纤维骨架的空间统计方法(tract 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对两组数据的全脑白质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进行分析,比较UHR及正常人的脑白质差异,为UHR的白质结构改变提供影像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门诊的UHR为研究对象。UHR组纳入标准:(1)年龄16~30岁;(2)性别不限;(3)未诊断过其他精神科疾病;(4)未接受过任何抗精神病药物治疗;(5)无明显脑器质性疾病;(6)韦氏智力量表评定智商70,能与访谈者进行良好交流;(7)右利手。对照组纳入标准:(1)年龄16~30岁;(2)性别不限;(3)无躯体疾病;(4)未诊断过精神科疾病;(5)无精神疾病家族史;(6)韦氏智力量表评定智商70;(7)右利手。UHR组15例,男5例,女10例;平均年龄(20±3)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3.9±1.9)年。对照组17例,男7例,女10例;平均年龄(21±2)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4.5±1.8)年。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临床评定 根据国外文献对精神分裂症前驱症状的定义和描述,由经精神病高危综合征结构性访谈工具(the instrument of Structural interview of schizophrenia syndrome,SIPS)规范化培训的精神科专业医师,运用SIPS,通过面谈并由知情家属书面及口头补充的方式进行评估,识别高危人群。   1.2.2 磁共振数据采集 使用西门子3.0 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Trio,Siemens Medical Erlangen,Germany)采集大脑结构及DTI数据,全脑立体三维T1加权像采用3D MPRAGE矢状位扫描,扫描参数TR=14 ms,TE=4.92 ms,FA=25°;距阵=256×192,视野FOV=   230 mm×230 mm,120层,间隔0.3 mm,层厚1.5 mm;扫描时间9 min 14 s。   DTI扫描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成像(EPI)序列,轴位扫描,TR=6000 ms,TE=90 ms,矩阵=128×128,视野(FOV)=24 cm×24 cm,反转角90°,共扫描45个连续层面;扩散敏感梯度方向12个,扩散敏感系数b=1000 s/mm2,同时得到轴位扫描未加梯度弥散加权成像(b=0);层厚=3 mm,层间隔=0 mm;扫描时间4 min 14 s。   1.3 统计学处理 用FSL(FMRIB Software Library,http://www.fmrib.ox.ac.uk/fsl)软件包中TBSS法对DTI图像进行分析。步骤:(1)头动和涡流校正、生成全脑mask,得到个体FA图。(2)应用TBSS组件对FA图像处理,把每名被试的FA像配准到MNI152(Montreal Neurological Institute)标准空间。(3)在标准空间,利用所有配准后FA图像制作平均FA模板并提取轮廓线(tract skeleton),将每个受试者的白质纤维配准到轮廓线图像,得到平均FA像,图像浓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