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美国校园浓郁学术氛围思考创新人才切实培养方式.docVIP

感受美国校园浓郁学术氛围思考创新人才切实培养方式.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感受美国校园浓郁学术氛围思考创新人才切实培养方式

感受美国校园浓郁学术氛围思考创新人才切实培养方式   【摘 要】美国的创新人才培养来自于浓郁的校园学术氛围:课堂的学术性、校园学术海报、学术社团和学术竞赛等,来自于人本主义的教育观、师道尊严和严格的考试制度等,由此反思国内的培养方式,得出思想自由与教育阶梯两点启示。   【关键词】学术氛围 创新人才 培养方式   2011年1月,作为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的访问学者,我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作了为期一年的访学。带着如何培养创新人才的种种困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感受到的美国校园学术氛围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一、一堂哲学课   相信对于很多人来说,哲学是深奥的。于我,又何尝不是。我是一名学语言学出身的英语老师,研究的领域跟哲学有点交叉,有幸来到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哲学系并师从于语言学界和哲学界都赫赫有名的约翰?塞尔(John Searle)教授,我内心的喜悦远不及胆怯,因为,哲学于我,还是那么的陌生而遥远,我肤浅的一知半解使我充分怀疑自己的理解力。然而,这里的哲学课改变了我的看法。   约翰?塞尔(John Searle)教授给研究生的一堂“心灵哲学”课是这样上的:就“语言、心灵与世界”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他课前列出了相关书籍,要求学生来阅读;课上,他先提出一个论点即语言是第一性的。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和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支持或者反对,理由种种;学生间不断争论,教授也不时插话、补充或发表看法,控制着整个教学环节和进程。下一次课,教授却提出了不同的论点即心灵是第一性的,然后学生们来发表高见。在整个教学环节内,教授讲解的时间不超过一半,而他的讲解或总结总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举例说明,给人深入浅出、豁然开朗的感觉。   约翰?塞尔教授本人也很风趣幽默,常以79岁高龄开着年轻人的玩笑,他家的狗、老婆和中国人(他有个著名的中国屋实验,2009年被清华大学聘请为客座教授)都是他开玩笑的对象。   二、学术海报   伯克利的校园有着非常浓郁的学术氛围。这里汇聚了世界上最顶级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他们经常进行学术交流,因此,校园里最常见的张贴便是有关学术讲座的海报。而每个月初,我的电子信箱里就会收到系办秘书发的当月学术报告的通知。这样的学术报告,每个星期都有,谁都可以参加,而且一定留有充分的交流探讨时间,并辅以茶点。   三、学术社团   伯克利的校园南门是各种社团聚集之处,学生们支起桌子做宣传,布告栏里张贴着各种信息,其中不乏林林种种的学术社团。我所在的哲学系有几个学术社团,由学生发起,一切由学生操作管理,定期举办活动。活动基本上是在晚上:一间教室、一些茶点、一个主题和一场争论。   四、学术竞赛   伯克利哲学系每年都举办New Crop Philosophy Prize(新苗哲学奖)学术竞赛,参赛范围为全校本科生,题目与哲学有关即可,获奖者可以得到三千、两千和一千美元不等的奖金。   繁华背后――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质量观   美国教育人士认为,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要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知识是人的精神需求,学习是人成长所需的营养,是自我满足的实现途径。因此,学生的选课依据自己的内心需求,很多理工科学生就是因为喜欢上了哲学,就修了一些哲学课程,如果修够了学分,就可以拿个哲学学位了;在课堂上,学生有了疑问,就发问,甚至追问,也有争论,因为他们的头脑里没有什么学术“权威”,只有思想的碰撞和交锋。   2.严格的考试制度   伯克利的本科生,每门课只有百分之十的优秀率,而成绩的好坏同样影响到学生的继续深造,没有好的成绩,没有名师推荐,很难进入好的学校继续深造。在伯克利的校园里,到了考试周,若干图书馆会通宵开放,挑灯夜战的莘莘学子不在少数。我旁听过的课程,因为是人文学科的关系,考试基本上就是写论文。论文的原创性要求很高,没有大量的阅读是完不成的。所以,旧金山领事馆的领事曾说过,美国的学生也许不能把一个问题的历史研究得很清楚,但是一定要知道这个问题的当今发展状况。对于科研来说,这是无比重要的。   3.师道尊严   我听过的课程里,教授在课堂上基本都是评说前人的研究,然后主要讲自己的观点。伯克利的研究生没有统一的教材,教授上课主要是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进行讲解,因此,研究生们在听完教授的课程后,基本上对该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方法有了很好的了解,能够很快深入到自己的课题研究中。约翰?塞尔教授讲,在美国,教授们一定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且都进行着非常前沿的研究,特别是一些基础研究和学科交叉研究。   在我看来,美国的教授们要想学生给予好的教学评价也绝非易事,因为他们不但需要充足的知识储备,还要有比较强的思辨和表达能力甚至是应变能力,因为课堂上的发问和追问非常正常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