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米莹每个孩子的童年都该是金色的
“小隐在山林,大隐于市朝”。厌倦了都市的灯红酒绿,也许很多人会选择隐居于山林,渴求一方清静的天地。但真正内心强大的侠士,反而能在最世俗的市朝中排除嘈杂与干扰,一心一意投身于自己最热爱的事业。因为她的心中,不只有情怀,更有侠义。
从事幼教38年,在全国开办300余家幼儿园,担任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妇联兼职副主席……这些是华赋教育集团总裁米莹身上的闪亮标签。可当米莹伸出手温柔地与我相握时,之前我心头所有关于“企业家”“女强人”的刻板印象却瞬间消失。她的眼神明亮、真诚且含着微笑:“我从不接受采访,因为是广大妇女姐妹的刊物,这次破例,希望你们的宣传能让更多的人关注默默奉献的幼教同仁!” 侠骨柔情的米园长
这个女人那么丰沛,那么潇洒,那么可爱。
孩子的童年,一定要是金色的
作为中国直营幼教的龙头,华赋教育旗下的幼儿园遍布了全国,但身为集团总裁的米莹却甚少在媒体面前露面,低调得很。
“教育没必要做得那么张扬,把自己做好才是基础。而且真正的教育事业是为了孩子,又不是为了自己。”教了快40年书的米莹现在依旧活跃在教育第一线,在自己开的幼师学校给孩子们讲课,实干派的特点让她实在是“高调”不起来,就连接受采访都是破天荒头一次。她总说自己“实在没什么可赞扬的”,若非要说一件,那应该就是在幼教事业上的用心了吧。
20世纪80年代从教以来,米莹见证了中国幼教事业的变革,也见证了中外幼教理念的变换和发展。“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的理念转了一圈又回来了,大家才?l现,‘不干预’和‘陪伴’才是最佳的教育方式。”为了坚持这个教育理念,米莹努力了38年。
30多年前,刚刚20岁的米莹由于歌舞才艺出众,被单位派往西安市一家国营工厂的厂办托儿所当代课老师。那时候,爸爸妈妈白天把孩子往托儿所一放,晚上再接回家里,托儿所的活儿就是负责孩子们的一日三餐、吃喝拉撒,以及每日一首儿歌。空荡荡的教室里只有一台风琴,孩子们学的歌曲不是“小白兔”就是“大灰狼”。米莹笑言,就是“大泥人对着小泥人”。老师唱累了,就跟排成一圈的孩子们相对而坐,大眼瞪小眼,老师里基本上没有人真正懂得幼教,也少有人真正喜爱孩子。那个年代的幼教,是百分之百的服务行业。
“我觉得这太离谱了,孩子看到好奇的东西想要用手去触摸,都会立刻被捉回去加以训斥;孩子不爱吃饭,就强行往嘴里塞……大人只负责孩子的安全,却强行插手孩子的成长,不管孩子的童年会不会因此变成灰色的。”看到每天都被老师们训得泪水涟涟甚至两眼无神的孩子们,米莹再也无法坐视不管,她自费到幼师学校进修,自费购买专业的幼教书籍。在她心里,每个孩子的童年都该是金色的,不是金碧辉煌,而是灿烂多彩。这些金色童年,是当时的厂办幼儿园永远都无法给予孩子的,所以得靠自己的努力。
“我想让孩子们生活在一个更理想的环境里,我可能等不到别人来创造这个环境,那我就自己去创造。”
老师?董事长?她其实是女侠
一路自费读下来,米莹将每个节假日都贡献给了幼儿园,贡献给了孩子们。终于,在28岁的时候,她成了全西安最年轻的幼儿园园长,甫一到任,她便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幼儿园的教学制度。然而,囿于上级封闭落后的办园指示,她的想法只能落空。
1992年,经过再三思量,米莹办了停薪留职,拿出妈妈给的25000元租下了西安市西北处明珠巷的一间仓房,开办了第一家自己的幼儿园。这是陕西省第一家民办幼儿园,米莹抛弃了铁饭碗,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路。
“没墙壁,我就跟一个老师傅手提肩扛卸完6吨水泥自己砌;没桌椅,我就把附近破仓库里的旧桌椅修好,再擦干净;没饭吃,我一口气能给孩子们擀出100斤的饺子皮;后厨没人,我就自己下厨拿大铲子给泥瓦工炒菜烙饼……”下意识望向米莹略显粗糙的双手,我正暗自喟叹,这是否印证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呢?可米莹接下来的话却让我既跌了眼镜,又从心底生出了十分的敬佩。
“其实,我生在军人世家,我的父亲是市级干部,母亲是兰州军区幼儿园的一把手。他们俩的爱情故事,就跟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一样。”米莹娓娓而谈。米莹的母亲是北京人在解放时期就参了军在军区幼儿园工作。从小在部队大院里听着军号长大,耳濡目染着母亲对教育事业的无悔与热爱和父亲在枪林弹雨中为革命事业奉献的慷慨与豪情,这些都深深地印在米莹的头脑里,支撑着她走过漫长且艰辛的创业之路。
米莹经历过日新月异,也经历过人情冷暖,但对于她来讲,时代会变,人心里的“侠义”不该改变。现在的年代,不缺少金钱,却缺少情怀,守得住这份“侠骨”和“柔肠”,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1998年,国内“下岗潮”达到顶峰,西安市的大批工人失去了工作。米莹的幼儿园里有很多孩子的父母连入托费都交不起,便不得不把孩子接回家里,没人照顾的孩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