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坍塌互联网商业的迷失与回归.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粉丝坍塌互联网商业的迷失与回归   拨开粉丝的泡沫,利益的底牌清晰可见。我们永远也不要高估自身产品的魅力,永远也不要高估粉丝营销的潜力。   曾几何时,随着苹果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取得巨大的成功,以及有意模仿苹果公司的小米公司在国内取得炫目的成长,粉丝经济成了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新标签。人们谈粉而色喜,求粉而若鹜,似乎任何一项产品或服务,如果不能拢致一大帮粉丝,就无法在互联网的商业战场上立足。   苹果和小米的成功,塑造出为数众多的果粉和米粉。这是不争的事实。屡见不鲜的是,每当苹果发布新产品时,果粉们漏夜排队的执着与痴迷,甚至不时传出不惜卖肾、献身以求这类令人侧目的报道。而米粉们则蚁聚在小米官网的发售平台上,将数量有限的新品一抢而空,营造出了“小米式饥饿营销”的空前声势。小米公司趁势而上,将每年的4月9日定为“米粉节”,摆明了要将粉丝营销进行到底。   互联网在涤荡消解了传统商业的种种时空壁垒后,确实为粉丝营销提供了天然而广阔的平台。但是,粉丝营销真的无坚不摧,是所有产品(或服务)面向未来的坚强堡垒吗?   未必如此。   如果我们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洞察,只是雾里看花,就会陷入粉丝营销的迷局而不可自拔。事实上,所谓的粉丝营销,很容易招致两种类型的粉丝坍塌。   利益真,粉丝伪   绝大多数的粉丝都不是铁杆的死忠粉丝,经不起任何的风吹草动。这些忠诚度严重不足的伪粉丝,往往是被蝇头小利吸引而来的。有利可图,则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无利可图,则大树未倒,猢狲已散。   美国知名快餐连锁品牌汉堡王先后做过两次轻度测试,不出所料地甄别出了大量的伪粉丝。   2013年2月,汉堡王推出了一款Facebook应用程序,如果用户删除Facebook上的10名好友(即粉丝),就可免费获得一个大汉堡。结果,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共有8.3万人次在Facebook删除了好友,而被删除的好友数量更是达到23.4万人次。如果不是Facebook立即封杀了这款应用,恐怕被删除的好友数量还要继续激增。   10个好友竟然抵不上一个汉堡!可见,这经由互联网“啸聚”而成的粉丝团体是多么地不堪一击。   2014年1月,汉堡王再度出手,这一次则是针对关注自身产品的粉丝。汉堡王在Facebook上推出了“求掉粉”活动。活动页面上有两个选择:我是真粉和我是僵尸粉。选择后者将可以得到一个免费汉堡,同时还会收到汉堡王的绝交信以及拉黑通知。结果,38000名粉丝中的绝大部分为了得到这个免费汉堡而选择了后者,最终只剩下8481名铁杆粉丝。   为了一个汉堡,粉丝们不但可以牺牲好友,也可以背弃品牌。你怎么能指望这样的粉丝来确保品牌的江山永固呢?   不要以为汉堡王的遭遇只是个例。实际上,只受利益驱动的伪粉丝比比皆是,而通过利益输送拢络而来的粉丝基本上毫无忠诚度可言。   2014年初发生的打车软件之争实际上就是一场争夺用户(粉丝)的商战。腾讯和阿里巴巴大肆烧钱,甚至导致打车者非但不用付钱、反而还能赚到钱的市场倒挂怪现象,而另一类受益方――出租车司机也和乘客一样,随着利益指挥棒而动,使用哪一方的打车软件更有利可图,就用哪一方,受益者在两大软件之间,频繁骑墙跳槽。更为甚者,有的司机与乘客合谋,精心炮制,重复套取两家的补贴。快的与嘀嘀,虽然在金钱攻势下,迅速拢致了千万数量级的用户,但忠贞不渝的到底有多少呢?   再以被奉上粉丝营销神坛的宗师级代表小米为例,那些对小米手机趋之若鹜的米粉们,又有多少不是受到利益驱使而狂热如斯的呢?   小米手机最突出的特性就是高配低价。小米一代手机是国内首家采用双核1.5G、4英寸屏幕、800万像素镜头、待机时间 450小时等高标准配置的,当时类似配置的智能手机的价位基本都在三四千元,但小米的定价是1999元,几乎是主流价格的一半!   高达1000多元的利益诱惑,又该吸引多少?潘烤赫垩?,摇身变为米粉呢?   所以,拨开粉丝的泡沫,利益的底牌清晰可见。我们永远也不要高估自身产品的魅力,永远也不要高估粉丝营销的潜力。那些披着粉丝外衣的用户,是很容易坍塌流失的。   偶像倒,粉丝走   在撇清了伪粉丝后,所剩不多的真粉丝也会因为偶像的坍塌而流失。   粉丝及与其相对应的偶像,是源自娱乐业的互为依存的两个概念。没有偶像,粉丝就是无源之水;没有粉丝,偶像也不成其为偶像。将娱乐业的概念引入商业营销范畴,相对应的偶像就是“明星产品”,而粉丝则是“忠诚用户”。   但是,正如娱乐界的明星会因为有违社会公德的丑闻曝光而导致偶像坍塌,失去拥趸一样,明星产品更容易因为产品的功能体验与情感体验失去极致魅力而导致粉丝坍塌,失去用户。   我们来看几个典型的案例。   创建于2008年的SNS网站――开心网,可谓有魅力十足的明星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