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明代官窑青花瓷纹样风格演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析明代官窑青花瓷纹样风格演变

探析明代官窑青花瓷纹样风格演变   摘 要:青花瓷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日用瓷之一,虽然唐代宋代也有生产,但真正的普及还是明清时期。明代是青花瓷器史上具有典型性的一段时期,分为官窑与民窑两大体系,官窑由于为王宫贵族所服务,所以用料不计工本,制作精美,民窑造型古朴圆润,图案轻松,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民窑和官窑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一起推动青花瓷的发展。分析明代各个时间段的青花瓷,可以看出风格、题材都有自己的特点,而风格的演变又与当时王朝的衰败、传统画派、帝王的喜好、传统的世俗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青花瓷;明代官窑;纹样;演变;帝王   青花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但直到明代,它的烧制水平才逐渐成熟。本文选取明代这段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期进行分析,以时间顺序分析官窑每个时间段的青花纹样的题材、构图、线条风格,然后研究影响其变化的因素。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我主要参考了姚江波所著的《中国古代青花瓷鉴定》和张铭克与李剑敏写的《明代青花瓷》。   一、青花瓷的定义与历史   青花瓷属于釉下彩,制作时先做好胚胎,然后用钴料在上面绘制纹样,再涂上一层透明釉,最后在1300度的高温下烧制而成。关于它的定义有许多,其中最具有宽容度的就是“青花瓷”这三个字。青指的是用氧化钴作为呈色剂,花指的是彩绘瓷,具有绘画性,瓷指的是它必?是瓷胎。尽管我们不会把青花瓷给认错,但在形式上,它除了白地青花,还有青地白花,黄地青花等。   青花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只是雏形,烧制还未成熟,纹样也简单。宋代虽然也在生产,但进步并不大,到了元代才取得较快发展,形成庞大的日用品体系。明代,青花瓷生产成为主流,景德镇也成为了中国的瓷都和烧制中心。清代从开国到乾隆时期都是青花瓷的高峰期,到了乾隆后期,青花瓷开始走向衰败。   二、明代官窑纹样风格分期研究   明青花是中国古代青花瓷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品种。有官窑和民窑两大体系,官窑是为宫廷烧制,所以图案精美、不计工本;按时间划分,一共经历了17个王朝,除了建文、洪熙、泰昌这三个时期的作品无法考证。   (一)洪武时期官窑(公元1368-1402年)   洪武时期的官窑青花风格与元青花关系密切,有许多相似之处。纹样的题材很多,主体纹样有龙纹、山石、月季、菊花和芭蕉等;辅助纹样有卷草纹、回纹、如意云纹、缠枝灵芝纹等。洪武时期龙纹与元代的区别在于,龙爪的爪数不限,而且龙的形象也变得更加的温顺。纹饰构图上清晰明确,前期偏向繁缛,但由于构图合理,讲究对称,能做到层次分明繁而不乱;后期偏向简洁,花边多留白边。讲究线条流畅,用笔讲究轻重。   (二)永乐时期官窑(公元1403-1424年)   永乐时期是青花瓷器大发展的阶段,郑和七次下西洋带回来的进口料成为永乐时期官窑显著的特点。纹样题材前期不是十分丰富,后期逐渐多起来,龙纹更加丰富,龙的形态也多种多样,精美绝伦,但减少了人物故事,特别是戏剧人物。纹样通常以组合的形式出现。比如说龙纹会和云纹,海水或者是花卉组合出现。纹样在构图上与元青花相比,更加突出主题纹样,层次更加分明。[1]构图合理讲究对称,实笔和勾勒渲染并举,十分精美。线条变得更加纤细,由于使用进口料,线条在浓重处处会形成黑色锡光,但这并不影响线条浓淡的表现。   (三)宣德时期官窑(公元1426-1436年)   精美的作品在宣德时期不断涌现,创造了永宣盛世的局面。纹样题材继承了永乐时期的特点,宫廷专用的龙凤纹在这一时期大量使用,还有九龙海水、青水红龙、鸳鸯和麒麟等等,但也有自身的特点,发展了海水龙纹、穿花龙纹。纹样构图上,与永乐时期相似,层次分明,讲究对称,线条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性。   (四)成化时期官窑(公元1465-1487年)   成化皇帝在位时间比较久,社会稳定,给瓷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纹样题材有高士图、婴戏图、花卉、梵文、麒麟、松竹梅、海水异兽等。在这些纹样中,菊花和葵花使用的最多,麒麟、松竹梅使用频率要少一些,可以看出成化时期纹样有固定化发展的趋势。纹样的构图前期简洁疏朗,后期偏向繁缛之风。无论是繁还是简,构图完整,多是规整之作。线条细腻流畅,力道轻重掌握得很好。   (五)弘治时期官窑(公元1488-1505年)   弘治时期的纹样题材创新很少,更多的是继承传统。纹样在构图上前期与成化时期相似,后期与正德时期相似。纹样的线条要比成化时期更为纤细柔和,青花的浓淡层次分明。[2]   (六)正德时期官窑(公元1506-1521年)   正德时期的纹样题材特征明确,有缠枝花卉、折枝花卉、石榴、婴戏图,龙穿花等,能看出纹样题材趋于固定化模式,内容有所递减。纹样在构图上讲究布局,十分繁密,但合理性强,线条纤细,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七)嘉靖时期官窑(公元1522-1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