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植物培训.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食同源:药物和食物均来源于自然界,都是大自然的产物。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经过口偿身受,发现有的食物具有治病作用,既可当食,也可做药 药食同功:食物除了具有营养价值,同药物一样也具有药用价值以防治疾病。 药物和食物 均具有形、色、味、气及作用部位这5个方面,这里的“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气”是指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又称“四性”;作用部位是指食物或药物对人体某一特定的内脏有明显的亲和力。如酸的药物或食物先人肝,首先对肝脏发挥其影响和作用。每种食物或药物在这五个方面都有所专,这就构成了每种食物或药物各自的特性或性能。 食物的性、味、功效与分类 中医学认为:食物与中药一样,都具有“四气”、“五味”的不同性能。 “四气”指食物的寒、热、温、凉; “五味”指食物中含有辛、酸、甘、苦、咸五种不同味道 如春天气候渐暖,饮食既不能过温,也不能过寒,当选择平淡清补食品,如蛋类、山药、萝卜等为宜 夏天气候炎热,人体水分蒸发过多,津液耗伤,消化功能减弱,加之贪食生冷,极易引起消化不良.日常生活应减少肉食,宜选择清热生津,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类、粥类、蔬菜、莲藕、西瓜之类; 秋天气候渐凉而干燥,人们胃肠功能经过夏季的耗损逐渐增强,但不易过食荤腥油腻,防止胃肠负担过重,应选择平补生津润燥之品,食宜配合乳制品、蛋类、梨子、苹果、香蕉、百合和蜂蜜等食品; 冬天气候寒冷,食宜温补,增强御寒能力.如配食牛、羊、鸡肉之类,适当佐些辛辣调味之品,但不能过多,以免生痰助热。 。 五谷以及常见蔬菜,瓜果,动物性食物的属性和药用价值 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蔬为充 调料增欲 养生疗疾 一、五谷 粟米(小米):性凉,味甘咸。能益气健脾胃,滋阴清虚热,利二便。治反胃、泻痢、消渴等。不宜与杏同食。 秫米(黄米):性微寒,味甘,质黏。“肺之谷”能和胃安眠,止寒热,利大肠。治肺疟、阳盛阴虚不眠、筋骨挛急、疮疥、犬咬等。小儿不宜多食。 糯米(江米):性温,味甘,质柔黏。“脾之谷”能补脾肺,缓中止泻。治消渴尿多、体虚自汗、便溏等。《罗氏会约医镜》载:“但性黏滞,病人及小儿忌之。多食昏五脏,令人贪睡。” 粳米(大米):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养精,除烦止渴止泻等。治脾胃不和、中气不足、烦渴、泄泻等。 籼米(机米、南米):性温,味甘。能养胃和脾,温中止泻,是人体能量来源常用的主要食物之一。 薏米(薏苡仁、苡仁):性微寒,味甘淡。能健脾,和胃,补肺,清热泻水。治水肿湿痹、泄痢热淋、疝气、脚气、风热筋骨病等。妊妇慎服。 玉米(苞米、玉蜀黍):性平,味甘。能调中开胃,渗湿利尿,利胆降脂。治尿路炎症及胆囊炎、肝炎、黄疸、高血压、糖尿病等。 高梁(蜀黍):性温,味甘涩。能温中止泻。治吐泻、小便不利等。阴虚内热者不宜大量食用。 小麦(淮小麦):性平微寒,味甘。分淮小麦、浮小麦两种。能养心健脾,厚肠胃,除热止渴,是人体能量来源常用的粮食之一。 浮小麦:性偏凉,味甘。淘洗时因瘪瘦轻而浮在水面的麦粒为浮小麦,多和药用。能益气,除烦,敛汗。治骨蒸虚热、劳热盗汗等。 大麦(稞麦、饭麦):性微寒,味甘咸。能益气调中化食,除烦利水。治腹胀、烦渴、小便不利等。 荞麦(三角麦、花麦、乌麦):性平,味甘。能下气利肠,清热泪盈眶解毒。治食积,尿浊、带下等。忌与猪肉、白矾同食。《食鉴本草》载:“同猪肉同食,落眉发,同白矾食杀人。”脾胃虚寒者忌用。 莜麦(油麦、青稞麦):性微凉,味甘微咸。能益气,利湿,止泻。治腹泻、水肿、尿少等,脾胃虚弱者忌食。多食不易消化。 燕麦(野麦、雀麦):性平,味甘。能补脾胃,滑肠,催产。治食欲不振,大便不调。 番薯(甘薯、红薯、白薯、甜薯、地瓜):性平,味甘。有红皮、白皮两种,长寿食品之一。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益气生津,利便,通乳,防癌,抗衰老。治湿热黄疸、乳疮、便秘、夜盲。忌食黑斑白薯,以免中毒。有番薯不能与鸡蛋同食的说法,但没有根据。 黑豆(乌豆):性平,味甘。豆有五色,各入五脏,黑豆“肾之谷也”。能补肾,镇心,明目,祛风活血,解毒消肿。治口渴、水肿、疮疡,眼炎、二便不调等。《本草备要》载:畏五参、龙胆、猪肉,忌厚朴和蓖麻子。服四环素、土霉素时,不宜食用。 小黑豆(马料豆):性温,味甘。能补肝肾,壮筋骨,明目益精,乌须发,解药毒。治风痹,带下、水痘、疮疡等。《本草备要》载:畏五参、龙胆、猪肉,忌厚朴和蓖麻子。服四环素、土霉素时,不宜食用。 黄豆(黄大豆):性平,味甘。有“豆中之王”和“植物肉”等美称。能健脾益胃,清热利气,散五脏结积,解诸毒。治肾病、水肿、肿毒等。多食生痰咳嗽。过量服食,导致疲倦昏睡。服四环素、土霉素忌用。 红小豆(赤小豆、赤豆、红豆、红饭豆):性平偏凉,味甘酸。“心之谷”能利水健脾消肿,消热解毒排

文档评论(0)

187****50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